志愿服务团队如何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针对性

刘磊 2015-02-03 14:37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投入资源服务大众的活动,有针对性才能保证成效。而目前的志愿服务活动由于缺乏合作、不了解需求、行政化过强、盲目跟风等原因而缺乏针对性,笔者建议可以通过增强合作、挖掘需求、去行政和探索本土模式等方面的努力来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针对性。

志愿者又称义工,如今逐渐为社会大众所认识、了解和参与。志愿服务的精神本质是个人对他人或社会的义务奉献和帮助,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追求,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解读。如果说传统的奉献他人的做法是基于个人道德或宗教精神,表现出个别化、零散化的特点,那么现代社会的志愿服务则有更加广泛的思想基础和社会氛围,志愿服务的规划性、整合性和参与性都需要不断提高。

笔者曾在不同领域从事社会工作服务,感到专业社工从她诞生之日起就与义工(志愿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社工与志愿者的合作是非常频繁和紧密的。今天谈到志愿者服务活动针对性的问题,笔者以一个“专业旁观者”的角度,对于志愿者团队如何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做一些浅薄的探讨。

关于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可以经常了解到这样的现象:老太太被频繁的扶着过马路、老人院的玻璃一天内被擦了很多遍、志愿者一腔热情组织的活动却无人问津、需要志愿者服务的人感叹志愿者难找……这些现象都可以反映出目前许多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志愿服务活动为何需要有针对性?

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服务活动所追求的目标,首要的是在服务方面,即为了帮助某个或某些需要帮助的人,或是协助完成一些公益性的大型活动、事务。其次才考虑志愿者和志愿者团队在参与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成长与收获。从这里可以看出,志愿服务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用所投放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我们总希望将这些资源和志愿者的爱心与热情,贡献给更多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们也需要追求成效和“效益”,而要想让志愿服务更有成效和效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志愿服务活动有针对性。

志愿服务活动何以缺乏针对性?

1、服务活动具有一定专业性。开展服务活动本身是一件具有专业性的事情,它需要有需求调查、方案设计、计划实施、服务监控、成效评估和后续服务等程序,还需要有一定的理念、理论做支撑。而志愿者虽然可能是本职行业的专业精英,但对于开展服务活动却是“外行”,他们凭借单纯的热心所开展的服务很难有针对性。

2、缺乏调查与了解。由于时间或其他原因,志愿者和志愿者团队对于服务活动对象的需要和特点了解不清楚,往往根据自己的主管想象甚至是个别人的喜好来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自然很难有针对性的帮助困难群体、满足他们的需要。

3、志愿服务活动以短期化、临时性为主。目前许多志愿者团队的服务都集中在每年的“雷锋月”里,或者临时有兴趣、有时间就开展一次活动,做完一次就算了,下次需要做的时候再从新考虑,这样就难以了解服务需要、难以让志愿者服务有规划性和持续性,就算是带着针对性来开展的服务活动,也往往是浅层次和一过性的。

4、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行政化、形式主义过强。目前的志愿者团队大多有机关和事业单位背景,或者是基于行政组织的力量建立起来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动力往往是一种行政压力或单位形象的需要,所以不会投入足够的精力去考虑服务对象的需要,精力往往用在了写新闻稿所需要的场面和镜头上。服务的针对性无从谈起。

5、照搬照抄,缺乏本土理解。志愿者服务活动一般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沿海大城市有较快发展,在港台地区有比较成熟的发展。于是开展服务活动时,沿海照搬港台、内地照抄沿海,缺乏对本土情况(包括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两方面)的了解与分析,自然不能针对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开展服务活动。

 

对于志愿服务团队如何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有以下建议:

1、各持所长,分工协作。 志愿者团队的优势是志愿者本身的“多才多艺”,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拥有不同的背景,可以在很多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比如医生、律师、工程师、文艺工作者,但开展公益服务活动的策划、组织却不是他们所长。社工机构及其他专业服务的公益组织、服务对象所在的管理者(如福利院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就是志愿者团队的“好伙伴”,前者是组织、策划服务活动的“专家”,后者有对服务对象的了解的优势。志愿者服务团队在开展服务活动时何不与他们合作、各自发挥所长,让服务活动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

2、了解需求、服务对象为本。志愿者团队可以拓宽与服务对象、社会大众沟通交流的渠道,让有需要的人表达出他们的需要,然后志愿者针对需要开展服务活动;或者是将志愿服务活动提前向部分活动对象征询意见,看他们是否欢迎。

3、培养志愿者领袖、制定长期服务的计划。一方面在原先的志愿者队伍中培养领袖,另一方面吸纳擅长组织活动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队伍稳定了,并且有了凝聚力了,持续性开支志愿服务的动机就会加强,再加上适当的激励,志愿者队伍就会更加有意愿、有能力将服务活动开展得更有针对性和有成效。

4、志愿服务活动去行政化。这里所说的去行政化并不是要削弱行政力量对志愿者服务的责任意识和领导地位,而是在强调让志愿者服务回归个人爱心和社会责任的精神本质,尽量减少为政治目的服务的色彩,淡化行政层级观念;在具体的志愿服务活动上,更多发挥志愿者的聪明才智,更多考虑志愿者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当志愿者能够单纯的以助人为目的,享受助人的快乐,则更能去为服务对象做实事、有针对性的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5、在做中学、探索本土机制。尽管目前志愿者服务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毕竟是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发展时间还不长,志愿者和社会大众都需要一个成长、适应的过程,所以应该继续积极的开展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在服务中注意探索本土、本地服务对象需要、社会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特点,既不照搬照抄“先进”,也不求全求大“务虚”,探索出本土化、个性化的志愿者服务模式。

刘磊

单位:东莞市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