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保障房小区呼唤一线社工
钟晓慧(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
荔湾区坑口地铁站附近的芳和花园是广州有名的保障房小区,区内有3988户经济适用房住户,1947户廉租房住户,共计约1.9万人。近日,区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年间,芳和小区周边地区犯罪案件频发,尤其是涉毒和盗抢案件。另外,根据广州大学所做的抽样调查发现,60%的保障房小区居民生活缺乏安全感,芳和小区周边令人担忧的治安状况刚好给出了解释。
但是就在2012年,芳和花园曾经作为广州市保障房建设的样板小区,受到联合国人居署官员的好评。国际专家当时认为,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小区,不仅交通便利、生活设施完备,而且绿化好、低成本集中供热制冷。其保障房管理模式被认为媲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当年助力广州市入围首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
才短短两年,这个小区却问题频发:不仅有吸毒、抢劫和闲散人员流连邻里,还接连发生过堕楼自杀、强奸等多起惨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常见的解释认为小区内低收入家庭扎堆,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差,而芳和花园周边还有人流复杂的客运站,治安状况可以想象,难免让人联想起素有“悲情市镇”之称的香港天水围。由于社区内建有大量公屋和居屋(类似经适房和廉租房),天水围成为领综援的低收入家庭扎堆地,问题家庭多多。
但是,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看,社区问题是深层次社会因素导致的,需要一线社工把脉问诊。譬如,为了解决社区居民就业问题,活跃在一线的社工追本溯源发现,天水围这种地区性贫困是早年官商秘密协议下的错误规划所致,因此致力推动“社区发展阵线”,从2008年开始,就重点推动小贩经营合法化,活跃地区经济,而他们的研究报告也成为说服政府部门改变政策的重要理据。以此来看芳和小区,可能需要一线社工仔细摸查社区居民的家庭状况及周边情况,在给予支援性帮助的同时,分析他们的生存状况以及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原因。
不过需要承认一点,除了常见的社工人手短缺之外,广州一线社工在开展工作时面对的困难与香港不一样。从芳和小区的过往报道可知,保障房小区的家综服务站社工难以贴近区内的问题家庭。一方面,是因为整体上广州市民对社工缺乏了解,很多人甚至没听过“社工”这个职业,更加谈不上树立“家里有问题,出门找社工”的观念。
所以,短期缓解芳和小区的问题,需要在区内加大向居民普及社工服务的意识。同时,也需要进驻针对区内情况的公益慈善机构和社工。而芳和花园所代表的广州保障房小区,不仅需要社会大众给予关注,更需要专业的公益机构和社工提供帮扶,避免它成为广州的“悲情市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