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耀下的小树苗——司法社工成长记

苏文静 2017-11-09 11:12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隔行如隔山,回想起一年前我所认识的“社工”只是做一些慰问孤寡老人,帮助贫困户或残疾人等工作。一个机缘的巧合我带着一份天真,一份执着的信念,选择加入司法社区矫正项目,成为了一名“司法社工”,从此我的社工生涯就开始了。

隔行如隔山,回想起一年前我所认识的“社工”只是做一些慰问孤寡老人,帮助贫困户或残疾人等工作。一个机缘的巧合我带着一份天真,一份执着的信念,选择加入司法社区矫正项目,成为了一名“司法社工”,从此我的社工生涯就开始了。

一、孤身驻点,不懈努力终有回报

初到司法所报到,还记忆犹新,感觉自己就像脱离了组织,孤身征战的将军。我心中不安却又充满期待,以为终于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在“战场”上大干一场,留芳百世。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谁会想到迎接我的是一堆堆做不完的工作档案和各种网络信息的录入呢?每天枯燥、重复、过于机械性的工作,使我后背的筋膜炎旧病复发。此时的我渐渐失去了方向,但我勉励自己,还没“开战”怎么能就这样倒下。

由于司法所工作人员对于司法社工的工作职责没有明确的认识,才会一直布置行政类工作。幸得督导的出谋划策,此时我需要做的是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建立良好关系并获取信任,才有利于开展社区矫正社会专业工作。我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司法所领导的认同,让我收获了一位“盟友”——司法所工作人员蔡姐。从那时起让我接手参与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的管理小组工作,主要协助完成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管理,按规定进行初始评估、面谈、走访,收集服务对象的背景资料,了解其个人需求,开展专业个案等社区矫正专业社会工作。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对“司法社工”也有了新的认识,让我接手更多的专业工作。

二、运用综合能力,提升专业服务

我们司法社工队伍是由法学专业、社工专业、心理学专业组成的一个跨专业、讲求综合能力的团队。法学专业的我会将专业知识运用到日常实务工作当中。比如遇到犯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或希望考取驾照的服务对象,我会建议网络教育学习中观看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促使服务对象树立交通安全的正确认知,提高守法守规的警觉性。某些服务对象文化程度较低,法制意识淡薄,对自身的犯罪行为和判决存在错误的认知,这时我会澄清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服务对象树立正确的认知,促使其认真积极地进行社区矫正,服从司法所的管理。在浏览法律文书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会及时请教蔡姐,巩固自身法律知识,以备将来在司法社工行业能够学以致用。

但毕竟作为“司法社工”,我们更需要具备社工专业知识。通过督导培训,我学习了7大个案工作模式和面谈工作技巧以后,通过实践运用到个案服务当中。并购买阅读相关社会工作专业的书籍,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向督导提出,寻求支持和援助。在督导培训中各位同工还会分享各自的案例,大家集思广益,得出解决方案。平时除了深入研究社区矫正和专业个案的学习以外,还需要学习综合理论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工,得到晋升的机会。从一开始对社区矫正有初步的了解,到现在能在司法所独当一面,并完成专业个案、咨询个案等。现在无论是在个案跟进,还是文书撰写方面,也比以往更具有逻辑性,更得心应手。

三、挑战当作是成长历练之路 

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勤恳工作,认真积极高效地完成每一项指标工作,在半年后我成为了司法社区矫正项目的一名小组长。晋升后工作量有所增加,需要更高效才能应付所有的工作。这时在督导培训中学习到了SMART法则,有利于让我更明确高效地工作,做好团队的榜样,形成鲶鱼效应,成为中坚力量。

虽然表面看起来只是多了收集行政文书的工作,其实里面大有讲究。小组长共有三位,不同驻点和不同的工作方式增加了我们的沟通困难程度,但很快我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开设一个三人网络群组,方便通过网络沟通并分配工作和处理工作问题。其次,我们会利用休假时间开展小组长会议,交流彼此的工作经验,还会针对日常工作的漏洞作出评估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除以上工作外,我们还需要协助上级做好人员管理工作,定期和同工们进行面谈或电访,了解近期的工作状况,做好上传下达。我会发挥“鲶鱼”的作用,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引领大家互相分享互相探讨,更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当碰到在高压工作环境下需要发泄的同工诉苦,除了给予情绪支持外,更需要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引导其重拾工作动力。在这过程中不免也吸收了负能量,但上级也会及时给予关怀,让我们的压力瞬间释然。为推动发展团队,我们会互相鼓励打气,重拾信心,继续努力做到最好。

四、双管理的自我平衡

驻点司法社工的管理比较特殊,是以中心加司法所的双管理模式。两者对我而言同样重要,司法所是“战场”,一个能让我付出和表现的地方;而中心才是“军营”,一个给予我支持,做我背后强大后盾的地方。刚驻点司法所那时,在工作上未能和蔡姐达成共识,对我工作时间的支配和工作能力会产生质疑,在这样的工作环境当中难免出现一些尴尬情况。比如中心和司法所需要同时上交工作文书、司法所的工作时间与中心的培训督导时间相冲突等情况。

任何情况遇到冲突时,我都会遵循“四现象法则”判断工作性质,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工作,其次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按部就班有序进行。两者的工作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自己有规划,做好前期的沟通,达到一个工作平衡的状态,自然工作起来也会如鱼得水。后来在一次次的工作磨合中,蔡姐也看到了我的工作能力和成效,我们之间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工作默契,现已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更支持我的专业工作开展。而中心也不断为我们驻点社工争取更多合理的利益,让我驻点司法所期间能够安心工作,相信团队的力量,对团队的归属感不断提升。双管理虽然多了一份约束,但它能使我看清现时的处境,时刻记得要武装自己,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五、坚守岗位的动力

社工作为一个新生的行业,开展工作是不容易,作为一名司法社工更是有难以言表的艰辛,但为何我还能坚持在这个岗位上,还想继续不放弃地做下去?是因为我有“三个一”。

一个可依靠的团队。每当我出现工作情绪,职业倦怠,或是工作压力,同工们总会借我肩膀依靠,成为我背后的港湾,让我重拾动力迈步前进。虽然各位都是“孤军作战”,但这时让我体会到其实我们的心是相连的,我们的方向和愿景是一致的,我们了解彼此的困境,我们会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相体谅。在这个温暖的“军营”里,让我拥有了无限的动力,无畏前路艰辛。

一份让我坚守的使命感。回想刚驻点司法所那时,丁伯是我第一个案主。起初丁伯对公职人员有惧怕心理,谈话间会出现口吃,手抖,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等行为。我及时介入提供专业个案服务,聆听了解丁伯的需求,给予情绪支持和关注。后来丁伯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再遇到新的困境时也能独立面对,减少了焦虑情绪的产生,并平稳度过了社矫期。迄今我已为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了7个专业个案,每一个案主的转变都提升了我作为司法社工的使命感,促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用心、更加专业地提供服务。

一个司法社工的愿景。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起步比较晚,导致社会认知度较低。作为司法社工的一员,我认为有自己义务去推广社区矫正和司法社工这一新生行业,让社会对我们的工作有更多正向的了解,有助于社区矫正工作发展。通过推送工作案例、工作信息和新闻稿提升社会对社区矫正的了解,提高广大市民对社区矫正和司法社工的认知。社工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要不断作出评估及反思,促使社区矫正工作走向越来越规范化的道路。

六、工作心得

司法项目的每一位司法社工都是带着使命进入这个行业的,而社区矫正工作注定是神圣而艰苦的道路,它肩负着社会的期望,矫治服务对象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重新获得社会的接纳,融入社会。而司法社工需要在刚性死板的矫正管理中灵活变通,为服务对象打造个性化的管理模式,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事求是地实现以个别教育为主的社区矫正目标。

小树苗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的照射,雨水的灌溉,和大地的滋养。现在的司法项目也在慢慢成长,就像小树苗那样,在取得工作成效时,也希望得到鼓励和支持,让我们无惧前方的障碍,勇往直前做到最好。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张燕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