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务指南 | 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社工篇
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分级框架的思路来讨论作为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在欺凌行为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同时还要注意欺凌行为发生之后各参与方的不同需求和服务,以及年龄、性别等差异。
一、欺凌行为发生前(普遍预防阶段)
虽然欺凌行为是发生在个别学生之间的现象,但是要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现象,就要从全校范围内建设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给学生提供安全、有爱负责的学习氛围。学校社工可以从安全、教学、社交、环境、员工发展几个方面,来帮助学校来创建和达到这一目的:
上面这些是在学校范围内,社工可以帮助学校或跟学校合作一起努力的几个方向。青少年儿童,特别是低龄的,家庭因素的影响非常突出,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随着社交活动范围扩大,社区环境(包括网络、媒体)的影响也逐步增强。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全面、一致、和谐的正态环境,以上相应内容在家庭建设和社区营造也要有所体现。学校社工可以跟家庭、社区同行交流合作,共同打造孩子的健康生态网络。
二、欺凌行为形成阶段(试探性的、轻微的)
在欺凌行为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识别和及时制止和处理。而对于高危学生,主要是筛选和主动提供服务,通过消除危险因素和强化保护因素来解除隐患。
早期识别
学校社工可以通过课程教学或者工作坊等形式,分别针对学生、教职人员和家长展开培训和知识传播,主要内容是欺凌行为的特征、发展、表现形式,发生之后各参与方的警戒信号,以及如何现场应对正在发生的欺凌行为的技巧。
通过对学生的培训,对于有欺凌倾向性的学生能起到预防作用;对于被欺凌方的学生因为具备了这方面的意识,当欺凌行为发生的时候能个明确地拒绝,或者主动报告学校员工和家长;而对于消极旁观的学生则树立了一个是非观,能够在欺凌行为发生时参与制止或提供帮助。需要注意: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需要考虑跟孩年龄阶段相匹配的认知水平来提供培训和教育。
对于学校员工和家长的培训,除了关于校园欺凌的那些基本知识,最需要突出的是两点:一是观念转变:校园欺凌不是同伴间的玩笑,哪怕是初期还没有任何严重后果产生,都需要及早发现和处理;二是通过警戒信号以及时提供帮助制止事态继续恶化。
这儿再罗列一下被欺凌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警告信号供参考:
•衣服、书籍等物品的撕裂、损坏或丢失
•有不明原因的割伤、瘀伤和擦伤
•只有很少的朋友跟TA相处
•似乎害怕上学,不管是步行上学或是乘坐校车,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如俱乐部或运动)
•(高年级的学生)在放学回家时选择不合理的绕远路线
•缺乏做作业的兴趣,或者成绩突然变差
•回到家时,出现悲伤、哭泣或沮丧的情况
•经常抱怨头痛、胃痛或其他身体方面的问题
•经常做噩梦,或者睡眠困难
•食欲不振
•出现焦虑和低自尊
及时制止和处理
学校社工或者经过培训的学校员工一旦发现欺凌行为的发生,哪怕是非常轻微的,或者只是言语上的,也需要及时制作和处理,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可能有人会质疑会不会小题大做?这样做不仅制止了当前的不良行为,阻断了后续可能发生的严重欺凌行为的路径,而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安全、友爱的学校氛围。
对于这些轻微行为的处理相对简单,可以是事件回溯、个人反思、双方和解、承诺和要求等,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知会家长。最重要的信息在于坚决抵制欺凌行为,以及对负责和尊重的再次确认。
高危学生的筛选和预防性服务
高危学生这儿指的是相对于其他学生,TA更有可能参与到欺凌行为之中,包括了高危的欺凌方和被欺凌方。
这儿首先要强调的是作为高危群体,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群体,代表了他们比普通群体更高的群体需求。学校社工可以做的是需求评估、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性服务,包括危险因素的减少和保护性因素的强化。
很多针对越轨行为危险因素的研究证明:
(1)、个人层面:他们缺乏沟通的技能和自我表达的方式;或者社交困难和疏离;他们需要情绪辨认和管理的能力;或者之前受害者、旁观者的经历;再或者他们尚未健全的伦理系统需要帮助厘清是非。
(2)、家庭层面:家长的不当教养方式、家庭的暴力纠纷解决模式、或者破碎家庭留守家庭导致的安全感缺乏,都可能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当然家庭的客观条件也可能成为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被欺凌的孩子有以下一个或多个风险因素:
• 被认为与同龄人不同,如超重或穿戴习惯,或者是新来的学校
• 被认为是软弱或
• 抑郁,焦虑,或低自尊
• 社交孤立,几乎没有朋友
• 很难跟别人和谐相处,经常招人嫌或挑衅,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相对比而言,这样两种类型的孩子更可能欺负他人:与他们的同龄人有很好的联系,有社会的力量,过分关注他们的受欢迎程度,并喜欢主宰或负责他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孤立,可能是抑郁或焦虑,自尊心低,学校活动参与少,容易受同龄人压力,或不能与他人共情或同理心差。欺凌他人的人不需要比他们欺负的人更强壮或更大。权力不平衡可以来自多个方面:受欢迎程度、力量、认知能力等。
容易欺凌别人的孩子往往具有以下风险因素:
• 容易亢奋或容易沮丧
• 跟父母沟通少或者家庭存在其他问题的
• 对别人持有成见
• 难以遵循规则
• 有暴力倾向的
• 有欺凌行为的朋辈作为朋友
欺凌行为恶化阶段(严重的、持续性的)
如果前面那些工作完成的不理想,可能就要不得不面对这个阶段繁重的工作了,通常是个人化的、综合性的介入。学校社工要承担起责任来组织或者帮助学校召集各方成立欺凌调查委员会(至少包括学校行政、专业人士、家长或者当事人)。注意要避免当双方学生都在场的情况下展开调查或者强行要求和解。
学校社工要积极参与以下工作:
• 主持、召集该委员会。尽量还原事实;提供个人化的解决方案;负责信息互通,并促成三方协议。
• 对于欺凌方和被欺凌方(还可能包括暴力行为的旁观者),通过测试和诊断,确定专业介入的需求层次和服务方案(行为矫正或心理疏导),情节严重的考虑转介。
• 督促学校行政进行管理层面的干预,比如一些基于违反校规的警告、记过处分
• 指定一个学校员工,对于双方学生一段时间的跟踪服务;也可以帮助双方建立一些同伴支持网络。
• 提供可能需要的法律援助的资源链接,以及一些相关的社区资源的链接。
升级到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阶段
对于已经涉嫌违法犯罪的严重欺凌行为,学校社工应该主动联系司法系统进行调查和介入,并提供自己掌握的一手资料。要遵守社工的工作伦理,对当事人负责而非对学校负责。
青少年司法系统在展开调查和处理欺凌行为的过程中,不论最后的行政、民事、刑事的处罚如何,都要把教育和矫正作为第一要务。一方面可以通过行为矫正来帮助欺凌方矫正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个案辅导帮助受害人尽早消除心理障碍、回归正常生活(也可能包括暴力目击者)。媒体需要保持客观和冷静,不推波助澜,不让涉事各方遭受二次创伤。
(本文作者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与研究中心 管弦副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