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个案工作法在扶贫攻坚中的运用

王永亮 2018-04-03 12:38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理念正是人们在与贫困及相关社会问题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是对社会工作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认可。

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理念正是人们在与贫困及相关社会问题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是对社会工作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认可。

个案工作法是指个人或家庭作为服务对象,对其所开展的各种帮助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与人或人与环境的适应遭遇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恢复、加强或改造其社会的功能。个案工作法与其他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帮助个人或家庭恢复社会功能,主要包括帮助其恢复处理困难的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与社会环境良性互动的能力;二是帮助个人或家庭增强社会功能,主要包括帮助其对自身能力的关注,构建和运用周围环境资源能力的提高,解决问题和问题预防能力的提高。

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方法针对不同对象有很多类型,对于扶贫对象,个人认为在工作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精准支持:为我们了解每个扶贫对象在不同的生命阶段的需求提供了支持。比如扶贫对象是未成年人或老年人的,他们的共同点是不具备劳动能力,需求是基本的生活需要和教育、关怀等基本的公共服务。因此,针对这样的群体,我们只能采取社会救助政策兜底的方式。

认知行为:为揭示扶贫对象无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提供了支持。应该解决的是使扶贫对象正确地看待自己面临的困境是暂时性的还是持续性的,是否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依靠自己的能力摆脱困境,理性地接受帮扶人的帮扶措施。

情绪疏导:为协助扶贫对象理解非理性的想法与具体的情绪、行为困扰之间的联系提供支持。扶贫对象中部分人“等、靠、要”的惰性思维是一种非理性的想法,具体的情绪、行为表现为“缠、闹、要”等方式,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使帮扶人和扶贫对象无法达成共识。因此,需要帮扶人做大量的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过分的要求是由非理性的想法造成的,只有积极配合帮扶人的帮扶措施才能使其摆脱困境。

构建体系:为扶贫对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构建有效的支持体系是扶贫对象脱贫的最直接、最有效、最持久的措施。传统的社会救助工作往往重视金钱和物质的救助而忽视了救助对象的自救能力。救助对象中除了一部分靠自身能力无法摆脱贫困,要靠政府和社会供养终身以外,很大一部分在社会的支持下,依靠自身可以摆脱贫困。比如针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的家庭成员,要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引导、帮助其就业,依靠自己的能力使家庭摆脱贫困。按照社会工作的原理,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为扶贫对象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技能培训、就业救助、就业岗位,提高他们摆脱贫困的能力。非正式支持系统包括家庭、邻里、亲戚等社会关系,他们虽然很多没有法定的义务,但是也有伦理道德上的责任,比如子女赡养、兄弟姐妹相互扶助、邻里之间相互帮扶。因此,建立扶贫对象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非正式社会支持体系是扶贫对象摆脱困境、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工作实践中,由于扶贫对象的致贫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工作中的背景调查、沟通技巧也是由一个系统作支撑的,因此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张燕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