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概况:
因原生家庭内部长期的不良沟通模式,案主小柔(化名)常常感受到被掌控、忽视,不被理解以及经常性的不认可,原生家庭支持系统的薄弱导致小柔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中,并且从疫情假期期间就开始有躯体化的表现,情绪失控时会存在自残行为,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小柔曾在网上找抑郁症问卷自测,测评结果为重度抑郁倾向,向家人提出去看心理医生,但是父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小柔是在“无病呻吟”,小柔与父母关系愈加恶化,甚至将自己封闭,不愿与外界交流(身边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极少老师、同学交流互动),社会支持网络薄弱,身心健康以及学习生活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学校将小柔转介给社工跟进。
二、案例预估:
(1)小柔身心出现急需关注的现象,社工需与小柔进行分析和梳理,同时引起父母对孩子身心状态的关注和重视,建议小柔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是否患有抑郁症,如患有抑郁症需结合药物治疗跟进。
(2)小柔存在非理性认知,大部分时间都比较消极、负面以及低自尊感,有打消非理性想法、调整错误认知的需求。
(3)小柔的支持网络薄弱,封闭自我,有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支持网络的需求。
三、服务目标:
①引起小柔父母对小柔身心状态的关注,建议小柔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②打消小柔非理性想法,调整错误认知;
③充分挖掘小柔的优势资源和潜能,建立支持网络,改善人际关系。
四、服务内容和过程:
(1)社工及时介入服务,以小柔为本,通过“家—校—社”合作开展服务,与小柔以及学校、班主任和家长等多方会谈了解小柔的情况和需求;
(2)从小柔的实际需求出发,与小柔共同分析梳理当前面临问题及重要关系,通过搭建沟通桥梁,反馈小柔的状态以及心理需要,引导父母反思自身教育方式对于小柔情绪状态的重要影响,促进小柔与父母间的积极有效沟通,使得小柔可以更加顺畅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并且引起父母对小柔身心状态的重视和关注,带小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是否患有抑郁症;
(3)借助行为认知疗法和情绪中心疗法,倾听服务对象的倾诉,并且给予积极反馈,帮助小柔宣泄情绪的同时调整小柔的错误认知以及打消其非理性想法,并给予小柔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让小柔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从而获得战胜负面情绪的信心和勇气。并通过了解和学习、总结情绪管理方法等提高小柔的情绪管理能力;
(4)保持与学校联动,向学校及老师反馈小柔的状态及心理需要,以及运用优势视角,充分挖掘小柔的优势资源和潜能,使小柔重新审视自我,同时进一步促进小柔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增强小柔的社会支持网络等。
五、服务成效:
1、小柔父母对小柔的身心健康状态引起了重视并带小柔到医院就诊,小柔及时被诊断为郁抑症,并开始结合药物治疗;社工一方面运用同理的技巧,安抚小柔及小柔父亲的情绪,一方面叮嘱小柔按时服药以及提醒小柔父亲关注小柔的服药情况,发挥小柔父亲的督促作用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小柔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小柔认为父母比之前更加关心自己,会更加认同和尊重自己的想法,目前与父母相处比较融洽;
2、小柔近一个多月内没有再出现非理性想法以及自残行为,增强了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事件的正向认知;
3、小柔的人际关系有所改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社工结合优势视角挖掘小柔的优势和潜能,增强了小柔对自身的认可以及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同时鼓励小柔积极求助班主任,或与同学、好友探讨,有效促进了小柔与老师、同学、好友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六、社工反思:
社工从小柔的实际需求出发,与小柔建立良好、信任的关系,在个案跟进的过程中,社工结合“家—校—社”机制采用了多样化的辅导,其中包括心理辅导、情绪支持、材料分享、社区活动及常规稳定的互动等,小柔和小柔父母及学校对社工的工作十分支持和配合,在社工的介入下,小柔得以及时被确诊中度抑郁症,并开始结合药物治疗,在身心社灵方面均有良好转变和成长。
(投稿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思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