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社会工作实践研究 --基于一例失败个案的新反思

倪雨佳 2020-12-02 10:11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我国已经进入疫情防控日渐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社会工作者群体在疫情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工作实践亟待反思探讨。本文从一例社工介入困境儿童但终因疫情影响社工开展日常服务而失败的个案出发,反思社会工作个案服务在疫情下遇到的困难和产生的消极影响。通过结合案例,采用专业实践反思、社会实践反思和生活实践反思三种方式具体分析个案失败背后的深层原因。最后就如何促进后疫情时代下社会工作更好地开展实践提出了建立韧性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将社会公正予以制度化、加强社会价值导向作用等建议。

一、绪论

1.1研究背景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成为近几十年来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深刻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力量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农村、社区居民楼、家属院乃至方舱医院都充斥着社会工作者活跃的身影。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逐渐复苏,社会日渐稳定,人民生产生活状况平稳运行。我国已经进入疫情防控日渐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社会工作者群体在疫情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工作实践亟待反思探讨。本研究尝试以个案反思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疫情下的社会工作实践究竟遭遇了哪些困难?重大疫情防控中如何又该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后疫情时代下的社会工作实践有该汲取何种经验?

1.2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和福利进程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儿童福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社会工作个案介入弱势群体进行了大量实务,其中就包括很大一部分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的实践。然而当前我国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还没有学者进行深入的案例研究,本文通过对专业社工介入困境儿童的个案研究,探索困境儿童个案介入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定位,反思个案失败的具体原因,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1理论意义

社会工作专业缘起于西方社会,从历史发展来看经历了一个从志愿性活动到职业性活动再到专业化职业活动的过程。近年来,政府及学术界对困境儿童的社会保护的研究集中于体系构建、政策保障,多是从宏观角度阐述,鲜有从专业杜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实务的视角探讨。本文通过对疫情期间社会工作个案介入困境儿童的实例调查,从反思性社会工作这一视角介入,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以新冠疫情下社会工作实务为研究背景,选取社会工作个案介入困境儿童案例进行探索,希望能探索出后疫情时代下的社会工作实践的几点经验。基于此项研究对于丰富国内的困境儿童社工介入的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为突发公共危机背景下社工实务保障体系的建设和个案介入困境儿童社会工作实践的推广提供经验性支持。

1.2.2实践意义

困境儿童是社会的特殊群体,由于他们家庭残缺、监护不足、缺少关爱,亟需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困境儿童群体存在着数量大、高风险及处境难的特征,相较于正常儿童,他们往往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甚至缺衣少食,存在连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难以保障的情况。如何对困境儿童实施保障,帮助困境儿童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专业社工介入困境儿童的个案研究,探索困境儿童个案介入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定位,可以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的评估和推广提供一手的资料和经验参考,从而推动我国困境儿童突发公共危机下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也为推动我国后疫情时代社会工作实践建设添砖加瓦。

1.3概念界定

1.3.1困境儿童

困境儿童包括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

1.3.2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即社会个案工作,是直接从英文Social Case Work翻译过来的。 Social即社会,广义的社会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也叫社会形态。狭义的社会是泛指由于共同的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在 Social Case Work里,Social有四层特别的意义:一是指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法律、商业、心理辅导等专业的个案工作;二是个案工作是一项组织行为,是以机构为依托发生的助人活动,而非个人的善举;三是强调个案工作是一项社会职业,讲求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约束;四是体现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关怀和责任。Case即事例、事件或案例,在Social Case Work中意指个案工作是以个别的方式、针对单个案例进行的助人工作。Work即工作或劳动,意指个案工作是工作者(worker)为帮助案主(client)而做的工作或进行的劳动,是工作者体力和脑力的付出,是工作者将个案工作的价值理念、理论知识、技术方法进行整合并作用于案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1.3.3专业性反思

社会工作既是“职业化反思科学”,又是“反思性职业”。处于社会工作职业核心地位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专业行动。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只能通过专业行动得以体现。“反思性专业性”基于“专业知识和行动能力”两者之上,而且是两者共同的基准点,它更加强调在“职业整体论”的框架下理解社会工作职业自身的专业行动和专业性,它所倡导的职业整体论具有极强的系统性、结构性、辩证性、过程性和互动性特征。

二、个案回顾

小慧是一名困境儿童,父亲因肺癌离世,母亲有精神残疾,虽然生活部分能够自理,但还是需要小慧照顾。自去年小慧父亲去世后,社工便对小慧进行了个案介入。社工向小慧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建立了专业关系,共同制定了服务目标和计划,并尽己所能帮助其解决困难、满足需求,小慧的成绩有了逐步的提高,生活和人际状况也有了好转。然而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随着疫情防控隔离措施的落实,社工不得不停止了之前的个案入户走访活动,仅能依靠网络和电话与小慧交流沟通,为她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小慧的情况因此变差。临近中考前的一次走访,小慧对自己的学业表现得忧心忡忡。从接案之初订立的发展性目标来看,本例个案无疑是失败了。以下是对该个案实务过程的详细回顾:

2.1服务对象基本资料

小慧,女,15岁,初中三年级在读生。服务对象是一个比较害羞内向的女孩,人际交往圈上比较狭窄。2019年年初,服务对象的父亲因为肺癌去世,服务对象的母亲因为精神障碍,没有办法起到监护的义务。小慧的父亲是爷爷奶奶抱养的。父亲的养父母已经过世。父亲离世之前卧床一年多,患病卧床期间都是小慧负责照顾父亲。小慧的母亲是原籍贵州,因为在第一次婚姻中无法生育男孩遭遇家暴,导致压力过大,精神崩溃,患有3级精神残疾,仅能在生活上保持简单的自理,无法照顾他人。在第二次婚姻中和小慧的爸爸生育了小慧。目前因为家中无人能为小慧提供有效监护和照顾,小慧暂由自己的堂姑妈帮助管理政府发放的补贴和日常开销。

2.2分析预估

2.2.1对服务对象自身系统的评估:

从个性上来看,评估发现服务对象,目前内心深藏无助与迷茫,人际关系也一般,其自述与同学关系不好,也很少有玩得好的朋友;从自理能力上来说,服务对象很聪明,生活自理能力相对来说较强,之前还照顾过卧病在床的父亲长达一年;从学习能力上,服务对象自认为学习能力一般,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处于中下水平;从社会化程度来看,服务对象受其成长背景、家庭环境的影响,服务对象初步懂得一些为人道理,能够与常人沟通往来,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骨肉至亲去世,遭受心理创伤,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服务对象的父亲因患肺癌卧床一年,虽然有服务对象衣不解带精心照顾,但父亲最终还是去世了。这对服务对象造成了巨大情感波动,形成心理创伤。虽然服务对象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和旁人交谈时也避免谈到与父亲有关的事务,但是据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在父亲去世后的几个月,服务对象曾经一个人偷偷跑到父亲的坟墓边哭泣。

二是经济陷入困顿,家庭无力负担生活开销。服务对象的父亲去世,母亲无法劳作,家中欠有外债。在经济上,服务对象失去了正常的供给和监护,政府给予该家庭的补贴暂时由代理监护人帮助管理。服务对象生活拮据,存在入不敷出的经济困境,同时家庭财政环境脆弱,无法抵御可能潜在的经济风险,存在进一步陷入家庭经济危机的可能。

三是学习成绩不佳,家庭无法满足其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服务对象目前是初二年级,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自述有点偏科,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服务对象也要在照料母亲的事务上花费自己不少精力和时间,因此学习成绩也会受其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不足以支付服务对象课业辅导的需求,客观上对服务对象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不小的阻碍作用。

2.2.2服务对象所在家庭系统的预估

服务对象家中爷爷奶奶和父亲均已去世,仅剩精神障碍的母亲与服务对象相依为命。服务对象的安全监护需求和教育发展需求难以满足。父亲去世导致服务对象失去家庭有效监护,造成家庭教育缺失,因此在校成绩不太好,没有办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有接受课外辅导的机会,家里也没有人来辅导她的功课。自从父亲患病卧床以来,家中收入断绝,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拮据。

2.2.3对学校、社区和其他社会资源体系的预估

在社区支持系统以及社会资源方面,服务对象的亲属、邻居、所在社区的村委会,市民政的工作人员和未成年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对服务对象投射了关注,他们愿意力所能及的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学校系统方面,服务对象也能获得到师生之间、朋辈之间的一些助力。但同时,这些人的帮助也会为服务对象带来压力,会让服务对象有种格格不入感,感觉与身边同龄孩童不一样的。

2.3选择实务模式

2.3.1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服务对象因为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父亲离世,引起焦虑、伤心、无助,失去情感寄托,对未来很迷茫,乃至出现一个人偷偷跑去父亲坟墓前哭泣的行为。危机介入模式是围绕着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的调适和治疗工作,在紧急介入时,及时处理危机。当危机发生之后,服务对象处于迷茫、无助、失去希望的状态中,帮助服务对象找寻有效方法,输人希望,调动服务对象改变的愿望。输入希望时,社会工作者利用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系统,让相关方为服务对象提供物质援助、精神支持和情感帮助。社会工作者着手解决服务对象的危机时,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帮助服务对象恢复自信和对生活的希望。

2.4制定目的和目标

2.4.1服务总目标

帮助服务对象处理危机恢复正常生活;提供金融规划培训处理家庭经济问题;为一年后中考取得理想成绩打好基础;学会更好地照料自己和家人;获得更广泛的交际圈。促使服务对象更加有信心迎接美好而充满挑战的未来,能够健康且得心应手地生活和成长,变得更加自信乐观。

2.4.2具体服务目标

第一,帮助服务对象应对因父亲去世而产生的危机情况,协助服务对象面对现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各科目的考试成绩上有所提升,为一年以后中考做好准备,打好基础,从而考上理想的高中;

第三,学会自我照料手册上三大板块的课程,能够更好地照料自己,具备独立自主处理事务的能力,能够健康且得心应手地生活和成长;

第四,结识新朋友,扩大人际圈,获得更广泛的交际圈,变得更加自信乐观。

2.5服务计划和介入策略

根据上述服务目标,制定了如下个案服务计划:

第一,与服务对象进行初步沟通,及时介入,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第二,疏导服务对象的不良情绪,处理情绪问题,鼓励服务对象表达需求,正视困境,输入希望,学会自愈,重拾生活的信心。

第三,一方面链接各类资源帮助改善家庭经济问题,做好家庭经济规划,解决生活保障问题;另一方面,学会自我照料手册上三大板块的课程,完善家庭照料,同时联系志愿者为服务对象提供课业辅导,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

第四,巩固工作成果,为服务对象提供支持,协助服务对象开展家庭规划和人生规划。

第五,做好个案结案工作,继续安排跟进服务,巩固服务对象的已有改变。

2.6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自2019年1月27日,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第一次接触,到2020年6月中旬,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进行面谈,顺利结案。服务期间共进行个案访谈18次,邀请参与青少年财务规划能力提升小组活动3次,邀请参与拓展视野与减压时光大型活动1次。

具体服务内容包括:为服务对象进行哀伤辅导、链接资源安排志愿者帮助服务对象进行一对一课业辅导、教导服务对象学习自我照料手册知识、培养服务对象理财知识和规划技能、协助服务对象制定合理的家庭预算、邀请服务对象参与活动拓展人际圈。

2020年年初疫情期间,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更是保持密切的线上联系,携手共度疫情。然而“社工姐姐,我的成绩又下降了,估计很难考上我想去的高中了。”最后一次个案走访中,案主小慧满脸忧愁。从接案之初订立的发展性目标来看,本例个案无疑是失败了。

三、实践反思

本例个案由于疫情突发,社工遇到无法开展个案走访的困难而导致失败。下面笔者将采用童敏老师对社会工作反思实践的研究,从专业实践反思、社会实践反思和生活实践反思三种方式具体分析本例个案失败背后的深层原因。

3.1专业实践反思

就反思所关联的对象而言,专业实践反思涉及的是事,是关于如何在实践场景中完成一件事。因为疫情影响,社工无法开展个案面谈,没有办法给案主提供日常陪伴、需求满足等服务,也无法链接到可以入户的学业辅导资源,仅能通过电话连接和网络视频等方式开展基本的交流沟通服务。由于案主家庭关系单一,无法从患病母亲那边获得生活和学业上的指导,所以案主的监护和学业两方面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造成案主受监护不足、学习成绩不进反退的现状,导致个案介入的失败。

由此情况可以反映出个案面谈的这种直接社工服务在社会工作个案介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个案工作本就是社工介入个人(或家庭)并与之互动的一个过程。线上个案服务虽然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整合了优势资源,但存在受终端设备和网络影响较大、缺乏适度的监控、案主难以获得安静的个案环境等弊端,加之案主自律性不强,可能出现手机成瘾、网络成瘾的情况,影响了个案服务目标的达成。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社工个案服务开展方式多样性的必要,当个案面谈受疫情等不可抗力的影响,无法开展日常服务的时候,仅凭线上服务又无法达到个案的目标和效果,我们必须发扬创新思维,不断寻找开创出新的方式和路径来达成效果。

3.2社会实践反思

社会实践反思涉及的是人,是有关如何在实践场景中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在本例个案中,案主因为父丧母病的家庭情况,无法得到正常儿童应该享受到的日常监护和保障的环境。在教育方面,出于提高案主成绩的个案目标,社工曾经为案主链接到免费补习课业的机会,但由于距离较远,交通不便,难以满足案主不时照顾母亲的需求,最终案主放弃了这个机会。这反映出困境儿童的家庭支持环境仍处于相对剥夺的窘境。其次在经济方面,案主作为一名年近14岁的少女,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财务收支和理财能力。然而因为担心她作为未成年人容易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引诱诈骗,政府和社会提供给她的补助被暂时存放在代理监护人那里,但是代理监护人也存在家庭经济危机,可能出现将服务对象的钱裹挟消失的风险,如何保证案主的资金安全也是令人担忧的问题。

社会的公正公平体现在权力与义务的平等上。维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也是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之一。然而现有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在解决困境儿童问题方面仍然是宏观的、政策性的,多在着力建设社会福利体系或儿童福利体系,鲜有从社会工作具体实务视角介入困境儿童,提供专业服务的内容。同时有关弱势群体的社会政策落实,也是将社会公平正义落实的关键。在本例个案中,案主虽有受到教育资源链接、政府资金补助等服务,但最终这些政策的落实程度、社工的作为程度都值得我们思考。

3.3生活实践反思

生活实践反思涉及的是自我,是讨论如何在实践场景中实现对自己所处社会位置的清晰界定,以便与周围他人的成长保持平衡。本案例中,案主原来是一个敏感、不够自信、人际关系一般、学业不佳的学龄儿童。她可以敏锐的察觉到周围人群对她的排斥,同时她也将提高学习成绩视为改善人际关系,达成光明前途的途径。因此,自去年开始个案介入后,案主就积极寻求社工的帮助和服务,定期完成订立的目标和计划,可以说本个案的前期介入过程基本是达成预设的。但受疫情影响,案主后期无法及时受到社工的有效监督,目标达成状况不理想,因此最终临近结案时出现畏惧考试、情绪低落的状况。

本案例体现了社会对人的价值评价取向单一的问题。从社会期望上来说,作为学龄儿童,努力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才符合期望。但是单一的价值取向忽视了儿童的全面发展。同时,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评估的取向也颇为单一。本案例中案主的成绩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生活和人际状况也有所好转。然而从达成服务目标取向上来评估本案例,无疑也是失败的。我们的社会工作实践,没有很好的将理论上的多元视角应用到服务评估中,“唯实论”、“重结果”仍是社会工作个案评估的主流。同时,由于独具中国特色的“非协同治理-策略性应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生产双重机制仍稳健发挥作用,社会组织长期以来注重“一事一议”呼应服务购买方偏好的现状客观存在,发展型社会工作和长效化社会机制亟待建立。

四、途径探索

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随着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我国已经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社会生产正常化的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的个案社会工作仍将持续开展下去,出现个案失败并不表示社工个案介入就无法发挥作用。如何促进后疫情时代下社会工作更好地开展实践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应该建立韧性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从宏观层面上对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保障。本次疫情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形成巨大考验。在本次疫情中,政府组织动员各项资源投入抗击疫情,实行有力高效的抗击疫情措施,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同时,基层干部群众、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志愿者在社区防控、链接资源、应急救助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后疫情时代,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自发的情感联系和社会自组织为本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亟待建立。既要通过治理吸纳社会,形成多元治理机制,又要治理嵌入社会,保持社会的自发性和社会自组织的空间。要鼓励志愿者自组织化,大力推进提升志愿者的韧性。在后疫情时代,应该更多地鼓励专业人士加入志愿者网络,并建立常态性的社区防疫互助网络。在韧性社区的形成过程中,专业公益组织和社工机构的重要功能是推动社区公共空间的生产以及社区自组织的发育,赋能社区自身的志愿者,培育社区的参与、自治与合作精神,完成社区的自组织化。

其次,应当将社会公正予以制度化。社会工作实践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有赖于制度的支撑。社会公正是一种基本理念,只有将之予以“制度化”的处理,方具有解决问题的实际效应。社会工作实践依赖于制度化的开展,政策落实的程度直接影响社会工作服务的成效。只有将社会公正予以制度化的处理,方能以一种稳定的并带有强制性的制度方式巩固社会公正已经取得的成果,促成社会工作实践的开展。在后疫情时代,应该加大社会工作制度化投入力度,对社会工作者的作为程度和基层工作者政策落实程度进行制度化的考核,确保社会政策惠及民生,达成社会公正的目标。

最后,应当加强社会价值导向作用,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促成社会工作实践的开展。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一方面要立足中国现实深入挖掘传统助人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要结合中国实际整合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及相关理念,做好本土化工作。一方面,要承认多元化价值观,尊重人民的现实需要,切实为服务对象开展服务。另一方面,要结合疫情,树立好“同舟共济”、“命运共同体”的共体理念,讲好中国故事,发扬中国智慧。

总而言之,社会工作个案介入在专业发展与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疫情等不可抗力造成的困难和阻力。针对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工作实践开展,我们更需要从治理体系、制度建立、价值导向多方面加以努力。

[参考文献] 

[1] 许莉娅著,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

[2] 张威,“反思性专业性”:社会工作作为“反思性职业和职业化反思科学”的灵魂[J],中国社会工作,2018(1):7.

[3] 童敏、史天琪,如何反思: 社会工作反思实践的路径和框架[J],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19(17):61.

[4] 黄晓春、嵇欣,非协同治理与策略牲应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J],社会学研究,2014(6):98.

[5] 朱健刚,疫情催生韧性的社会治理共同体[J],探索与争鸣,2020(4):216.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