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生活希望”农村贫困老人自杀危机介入个案分析

冉燕 2020-04-09 10:59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三义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贫困群体众多。贫困老人的生活艰苦,老人在经济压力和家庭生活不和谐的条件下,容易产生自杀负面情绪,此时需要社工的介入,链接资源,提供人文关怀,注入希望,提供陪伴,让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妹儿,你说我如果走了,是不是能减轻家里的负担,一了百了?”社工在高龄老人定期探访时听到素婆婆的话打了一个激灵,对比上次探访,素婆婆面容憔悴,愁容满布,显得心事重重。

多重压力,产生轻生念头

素婆婆87岁,家住三义乡龙合村三组,与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居住在未修建完善的砖房中,屋内陈设很简陋,一张旧桌子,一台老式电视机,一个烤火、做饭两用炉子,一套破旧的沙发,仅此而已。87岁高龄应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刻,但素婆婆一刻不得闲着,忙碌着田间地里的农活,在房前院后的土地里种满了庄稼,满足日常饮食,减少家庭开支。

原本素婆婆的晚年生活并不会过得如此艰苦,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原有的生活状态。2017年素婆婆家修建新砖房时,一位工人师傅意外从砖墙上摔下来去世,素婆婆家承担主要责任,赔付款金额巨大,让家庭一下子负债累累,成了村里面的贫困户。

素婆婆自述到前任儿媳离婚后留下一个孙子,现任儿媳是重组婚姻,现任儿媳对孙子不好,孙子在13岁就辍学外出打工。今年入冬以来,素婆婆的高血压和风湿痛病情加重,医疗花费较大,儿媳经常在嘴边念叨着“家里本来就穷,还要花钱看病......”。儿媳甚至将厨房划分开来,将米油等食材藏起来单独使用,素婆婆无奈只能将自种的白菜萝卜等蔬菜与邻居换取零用钱购买米油等基本食材。一个人的饮食淡而无味,家庭氛围冷漠,素婆婆产生了轻生念头,日常饮食减少,甚至几天不吃饭,素婆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极差。

危机介入,保障生命第一

秉承保护生命第一原则,社工采用危机介入方式,第一时间联系素婆婆的儿子。素婆婆儿子早出晚归到附近乡镇务工,社工叮嘱其儿子暂时放下务工,加大对素婆婆日常照看,给予亲情的关怀,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意外。同时社工邀请素婆婆的左邻右舍,多到素婆婆家进行走动,陪伴素婆婆聊聊天,给予素婆婆邻里关怀,减轻素婆婆的孤独感。

此外社工与素婆婆约定每日上门陪伴,给予正向支持。社工陪伴着素婆婆,向素婆婆讲述村里近期发生的趣事,转移注意力;倾听着素婆婆诉说生活经历的艰苦、婆媳的矛盾起源、对孙子的想念等等事情。说到家庭关系冷漠时,素婆婆的情绪崩溃了,低下了头,颤抖着,变得低落、消沉、甚至低声哭泣起来。社工递上纸巾,主动上前给素婆婆一个拥抱,紧握素婆婆的双手,采用真诚、专注、倾听专业技巧,帮助素婆婆发泄心中的苦楚,缓解心理压力,给予情感陪伴支持。在周末时社工带上“小太阳”儿童志愿者,为素婆婆表演节目、讲故事,制作本地小吃和家常菜陪同素婆婆一起食用,提高素婆婆的日常饮食量,尽快恢复身体机能。欢快的儿童笑声感染着素婆婆,丰富素婆婆的日常,避免其孤单时的胡思乱想。

注入希望,重拾生活信心

通过每日上门陪伴和交流,社工发现只要谈到外出务工的孙子时,素婆婆话语就多了起来,开始回忆诉说着孙子小时候的各种趣事,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社工时刻观察着素婆婆的情绪变化,借助对孙子的思念,叮嘱她按时吃药、规律饮食,保重身体,等着孙子过年回家团圆。

鉴于家庭关系的不和谐,社工与素婆婆的儿子儿媳展开访谈,让素婆婆的儿子儿媳认识到素婆婆情绪的变化和家庭氛围有一定的关系,素婆婆生病花费较大,也害怕拖累家庭造成负担。同时素婆婆渴望有一个儿亲媳孝的和睦家庭氛围,渴望得到家人的关心和照顾。社工将素婆婆的心里话转述给素婆婆的儿子儿媳,引导素婆婆儿子儿媳多给予素婆婆关心、照顾和理解。

社工首先做素婆婆儿子的思想工作,倡导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强化家庭和谐的重要性,然后普及赡养法,让素婆婆安享晚年;然后通过夫妻间影响,让素婆婆儿子对儿媳进行思想教育,孝顺婆母;其次以素婆婆儿子为纽带,让素婆婆儿子调和婆媳关系,让儿媳对素婆婆进行日常照顾和关心,减少语言暴力。素婆婆的儿子早出晚归做临时工,对素婆婆的日常照看就落到了儿媳身上。通过几次访谈之后,素婆婆的儿子儿媳渐渐能理解素婆婆的心理压力,同理到素婆婆老年生活的不易。有效的改变从不划分厨房,婆媳一起做饭吃饭开始,素婆婆规律了饮食,感受到了饭桌的温情;儿媳在言语上也对素婆婆表达出关心,陪同拿药就医,婆媳关系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家庭氛围的有效改变让素婆婆的精神状态逐渐好了起来,更加值得素婆婆高兴的是社工通过微信视频的连接,让素婆婆看到了心心念念的孙子,孙子加大了日常的电话联系,孙子叮嘱素婆婆保重身体,并承诺早点回家过年团聚。素婆婆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关爱,规律饮食、按时吃药,逐渐走出消极情绪,重拾乐观开朗的性格,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通过评估得知,素婆婆暂时不会出现轻生的行为。

提供支持,扩大支持网络

为巩固素婆婆情绪和精神状态的变化,除了家庭的支持,社工一方面在开展中秋节主题活动时邀请她参与,搭建交流的平台,引导素婆婆主动与周围邻居交流,获得同辈群体和邻里支持。在活动中,社工有意识的引导素婆婆与邻居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让素婆婆融入到集体热闹的环境中,感受邻里的温暖,给予素婆婆爱的力量。素婆婆在活动中与邻居聊得很开心,得到了邻居的照顾和关心,丰富了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社工邀请素婆婆参与到老年互帮互助小组中,让素婆婆走出家门,认识更多的朋友,找到新的乐趣,提升对生活的幸福感,发挥自身爱干净善种花的优点,传授居家收纳技巧和种花方法,让素婆婆获得自我价值感。活动结束后,社工充分肯定了素婆婆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素婆婆多外出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多交朋友,引导素婆婆树立良好、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

通过邀请素婆婆参加活动,素婆婆获得同辈群体的互助,邻里的支持和社会的关爱,社会交往能力逐渐提高,自我价值感提升,情绪和精神状态得到很大的改善。

走出低谷,迎接新的生活

经过两个多月的辅导,素婆婆从孤寂、焦虑想轻生的情绪,转变成平静的情绪和自然的心态,找到了自我价值感。在儿子儿媳的主动关心下,婆媳关系和家庭氛围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孙子也将在过年时回家团圆,素婆婆的精神状态好了起来,消除轻生念头,身体逐步恢复健康,积极的开始新生活。

与素婆婆约定结案的当天,天气晴朗,社工来到素婆婆的家中,素婆婆就开始张罗了起来,搬桌子、拿板凳、烧开水、倒茶水欢迎着社工的到来。社工与素婆婆及儿子儿媳在院坝中坐下来,一起聊聊近期生活的状况。几番谈话后,素婆婆的话匣子打开了,精神状态饱满了,身体恢复健康了。谈话期间,儿媳主动为素婆婆增添了一件大衣,说道:“看着是太阳天,但还是风大,多穿点莫冷着。”行动言语的改变明显的展现着整个家庭氛围更加和谐了,看着眼前的一幕,社工放心了,素婆婆已经走出了情绪的低谷,不会再有轻生的念头。社工对素婆婆进行日常的关怀叮嘱后就离开素婆婆家,当社工走到岔路口时,素婆婆追赶了出来,紧紧的握住社工的手,眼眶渐渐湿润了,嘴里叮嘱着感谢这段时间的陪伴,有时间经常到家里坐坐。

专业反思,促进服务发展

素婆婆家住的三义乡龙合村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村之一,地处渝鄂交界,属典型高寒贫困山区,仁爱社工从2018年进驻至今在龙合村开展“三区”计划项目。项目以三留守群体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体为服务对象,以增强村民内生动力、改善居家生活环境、打造文明乡风、培育自治组织为目标,以优势视角和地区发展模式理论为支撑,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精准帮扶、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主题服务,推动乡村建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因此社工应限定目标,把精力集中在目前有限的目标上,与服务对象共同协商和处理面临的危机,同时注入新的希望。

素婆婆因生病花费较大,家人疏于照顾,婆媳关系不和,家庭氛围冷漠,导致压抑的情绪爆发,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危机介入模式是围绕着素婆婆的危机而展开调适和治疗工作,在紧急介入时,保障生命第一。当危机发生之后,素婆婆处于迷茫、无助、失去希望的状态中,社工帮助素婆婆转移注意力,调整精神状态,充分运用素婆婆对孙子的念想,调动婆婆对生的希望。同时调试家庭关系,扩大朋辈群体的支持,为素婆婆提供精神支持和情感关怀,心理压力得到释放,树立生活信心,并能积极面对新生活。整个服务,社工与素婆婆专业关系良好,采用面谈和社区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加速了素婆婆的正向改变。

(作者单位: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