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在小组工作中的运用-以s大学开展的“健康生活”主题小组为例

王皓月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 2019-12-09 10:06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来增进人们的社会性功能,解决其问题,促进个人和群体的发展。而社会工作的理论能够为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小组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

一.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社会工作虽然是以实务为主的一门学科和专业活动,但它也需要理论的指导。社会工作是一门复杂的社会实践,如果没有理论指导,实践就会是漫无目的的。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大致分为: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批判主义三种理论研究范式。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工作理论也更加趋向于多元化发展,更加讲究与社会工作实务相结合。

我国的许多文献都开始关注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以及其本土化。本文旨在通过一个小组工作过程中的社会工作理论运用来表现社会工作理论在社会工作专业中发挥出的有效作用以及社会工作理论存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二.社会工作基本理论:以健康生活小组运用的主要理论为例

1.交流分析理论。交流分析理论是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波恩(Berne)1959年创立的一种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目的是了解在我们的交往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互补的,相辅的还是矛盾的,冲突的,帮助成员了解自己以及与其它成员互动的本因。通过每一期小组提供相关主题的互动情境中,工作者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交流沟通来了解小组成员的健康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位组员进行不同的引导,促进他们对自我的觉察,达到小组的目标。

2.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对组员分享的积极正面的部分加以肯定和鼓励,看见每一位组员的优势所在,让组员对自己充满信心,实现增权赋能。

3.系统理论。工作者将小组当成一个具有互动功能的系统,从系统功能和结构的角度,探索小组的功能和机构,说明了小组的过程和任务。由互相依存的成员投入和参与到小组中。工作者利用这些概念来协助小组过程的发展。

4.小组动力学理论。小组动力学研究内容包括小组的形成、维持、发展,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小组与个体的关系,小组的内在动力,小组内在的冲突,领导方式对小组的影响,小组行为等等。小组作为一个动力整体,它的每个部分都应该被放在整体中研究。

5.需要理论。人的需要按照起源可以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照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工作者在进行小组的过程中根据主题对组员的需要进行回应,包括生理需要、尊重需要等多个方面。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工作者通过对组员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帮助他们在小组中获得归属感,从而为后面的小组顺利开展做铺垫,对小组展开以及成员发展都有一个良好的效果。

6.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总结为观察学习与模仿、代替强化、认知的重要性、交互决定论四个方面。它通过成员们之间的观察、交流和分享可以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就可获得改变形成新的行为方式,还可以看到这些行为的后果,为组员提供学习的榜样和前车之鉴,充分发挥代替强化的作用。组员通过彼此间的分享、工作者资料的收集分享等多种方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鼓励组员分享带动小组氛围,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和成长。

  三.社会工作理论运用过程:以小组前期和中后期的小组活动为例

1.小组前期活动分析

   事件1:介绍及破冰环节

(工作者在小组开展前期对小组成员的相关方面进行了信息收集并时刻与小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比照,观察小组成员的变化。同时不断修正小组计划书以便更适合小组成员的发展。)

工作者1:大家好,欢迎大家能够来参加我们的小组,我是本次小组的工作者xxx。我们这一期小组的主题是健康生活,主要通过几次不同的方面来和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小知识,也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小组活动能够了解自己的健康水平。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你吃好了吗?想和大家讲一讲我们平常的饮食健康知识。那么,在开始今天的小组之前,我们每一个人都来进行一个自我介绍。例如我是xxx,我平常喜欢吃xxx(可以这样描述但不局限于这个模板)。

组员:依次进行了自我介绍。

破冰游戏:记忆考验。工作者首先介绍了游戏的规则,并与另一位工作者进行了示范,询问了组员们是否理解了游戏的规则。之后,我们其中一个工作者作为裁判,另一位工作者作为参与者参与到游戏中来。通过游戏的开展,帮助大家更好的融入到我们的小组中来。

在游戏的安排上,我们按照组员的座位顺序依次进行词语接龙,每一位组员依次接龙说出各种食物名。能够让大家在游戏中相互促进关系的改善同时也能够让每一位组员对本次小组的主题有所基本了解。使游戏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在游戏规则的讲解上,工作者的亲自示范能够消除成员的安全焦虑,更好的,没有负担的参与的小组活动中来。

事件2:成员分享环节

工作者:(对预先准备的关饮食健康的小知识和大家交流)大家应该对饮食金字塔都有听过。那么大家知道每一层都是那些食物,占比是多少呢?

(其它组员在说自己的看法)

Z同学:主食应该最多,肉类最少,蔬菜水果在中间。

工作者:对,其实Z同学说的已经差不多。我们平常的饮食金字塔结构是3:2:1(主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类)。这样的饮食结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

……

在工作者和组员介绍饮食知识的时候,我们举出了一些例子,就像一些食物金字塔等等,我们让大家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来对食物进行一个排列,然后一步步的告诉组员正确的排列顺序以及这样排列的原因。许多组员也都在这一个过程中补充了自己的观点。而在后面的食物搭配中,大家似乎更加了解了,有很多我们平常没有太注意的一些搭配方式都在组员的分享中提到了。大家表现出来较高的积极性,讨论的氛围也特别的融洽。所以在最后的收获中,许多组员都表示在这两个环节中知道了自己平常忽略的一些地方,学到了很多。

工作者:大家平常都知道哪些食物在一起吃好,哪些在一起有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就像大家平常都喜欢吃饭点一个土豆,配上一碗饭。其实这样对那些想控制体型的女孩子来说有一些不好,因为土豆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非常高,因此这样的搭配就相当于吃了两碗米饭所以那些控制体型的女孩子最好就不要这样吃了。

W同学:还有就是蛋糕,奶茶不能一起吃,特别是晚上。这样一定会胖。

其他组员:对,但是就控制不住自己,晚上吃东西会觉得很高兴。

……

这一个环节比是上一个环节更加具体的分享,工作者提前准备的和大家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各种食物搭配方式和组员们进行了分享,也说明了为什么这样搭配的优点与缺点。鼓励每一位组员对自己知道的一些食物搭配或者大家疑惑的地方都说出来,让其它组员也了解,可以互相学习,提供建议等等。

小组初期,成员对小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无到有,成员之间认识程度加深。能从开场的沉默转变为积极参与、真诚分享。在这段主要利用前期的需求评估和交流分析、社会学习理论,让大家可以打破陌生的感觉,全身心的投入的小组活动中来。这些改变都对整个小组的开展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期的小组交流以工作者引导、成员互动为主,工作者是这一期小组的主体。游戏设计考虑到组员的各方面情况,保证每位组员都有能力去参与,这样就发挥了游戏的功能也为之后的分享做好了基础。同时注重每位成员的发言和相互之间的交往情况。小组内部的人际交往模式是工作者进行话题引导,成员之间充分互动,所以在分享的时候能谈出很多感受。

在前期小组中,工作者前期收集信息,针对现在成员相关需求评估准备较为充分,准备的相关的一些话题,用来引导大家的分享和讨论,效果比较明显。前期工作者作为引导者,始终带动整个小组的前进,回应小组成员,肯定小组成员,促进小组的发展。

2.小组中后期活动分析

事件:主题引入环节

工作者: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的小组。我们今天的小组主题是:滚蛋吧!疾病。我们想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疾病,我们怎么去缓解和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接着由游戏:谁是卧底,来带领成员加入我们今天的主题。工作者首先介绍了游戏的规则,询问了组员们是否理解了游戏的规则,保证每一位组员已经理解能够顺利的参与的游戏活动中来。游戏开始,我们其中一个工作者作为裁判,另一位工作者作为参与者参与到游戏中来。(我们将一些身体健康方面的一些内容,知识等等写在纸上,让大家通过一个游戏来了解一些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带入我们本期的主题。通过游戏的开展,帮助大家了解我们这一次的主题,并再一次加深对其它组员的交流。)

工作者适时的观看游戏进展,如果大家都无法再去描述,工作者会喊停,让大家互相猜猜对方的词语是什么,及时的控制好游戏的开展情况,以保证游戏给小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本环节的设置上,我们已经由工作者为主导转到了以小组成员为主体的模式,通过各个环节每一位组员的积极投入来实现整个小组活动的开展,在组员的自我带领下,培养他们的能力,增加对自我的觉察。

工作者在活动过程中对每一位组员都实施积极的鼓励、引导的工作技巧,促进了活动的进行。在分享感受的时候鼓励比较活跃的成员先说,对于较为沉默成员也表示尊重,并且鼓励他们对小组的信任。其中鼓励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也十分重要。这些基础上也促进了整个小组氛围的良好营造。

在中后期的小组工作中,主要运用优势视角、社会学习、系统、社会动力学和交流分析理论。在吸取了前面小组活动的经验之后,我们根据这一次的主题进行了相应的更为合理的一些环节。组员们都能够投入到我们的相关讨论中,认识了解到一些健康知识,有所收获和进步。整个过程的时间、衔接和过渡方面,都完成的良好。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去引导每一位成员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间和工作者的配合也很好。

   四.小组的开展效果

1.组员评估

我们在小组开展前对每一位组员都进行了基本信息的收集,了解了他们最近一段时间里的饮食、生活、身体等等各方面的状态。在第一期活动结束之后,工作者对组员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在之后的各期活动中,工作者注意观察每位组员的活动参与情况以及变化差异,最终发现:最终认定积极的组员在整个活动中均表现积极,在最初羞涩或拘紧的组员在活动过程中逐渐开朗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能够侃侃而谈的组员仍然保持言语上的优势,那些不太表达的组员在工作者的积极引导下都做出了改变。下面作一个具体分析:

W同学:从第一期到最后一期小组活动的整个过程,对组员的熟悉程度加深,也可以针对工作者提出的话题做不同方面进行发言和讨论,也对对自我健康方面存在的不足能够加以改变并坚持下去。

H同学: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够侃侃而谈,到后期也能够对其他方面去积极的发言。对自己健康方面有了更好的认识,不仅限于从前的认知在小组中收获到了很多,有许多优点继续保持。

M同学:能够积极发言,对于一些健康生活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多也能够明白自己的不足并通过许多组员的分享有了尝试着去改变的动力。

D同学:在全部的小组活动中收获了非常多关于健康生活的小知识,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努力的目标。

m同学:对自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督促自己去养成一个更加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通过小组活动后,能够有一个持续的改变。

Y同学:在组内不算沉默也不算活泼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也能够积极回应其它组员和工作者。最后的收获分享中,可以明显看出其在小组过程学习到一些有效的内容,能够说出很多自己现在用到在小组中学习到的知识。

2.自我评估

从小组开始到小组结束,工作者在处理小组活动的衔接和一些应急问题有了更加成熟的对策和技巧。在理论的支撑下,积极的引导小组成员分享,观察小组成员的改变。通过对整个小组环节的设计,时间把控以及全场的氛围把控中,使小组成员能够没有压力,积极的讨论和分享。

工作者通过对理论的准确把握和运用,使小组能够非常顺利的开展。虽然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但从总体上看,整个的理论基础为小组活动的设计,开展,结束都提供了一个有力且必要的支持作用。

3.活动设计评估

我们每一次的小组都有一个确定的主题,组员根据每一次的不同主题进行分享讨论。这个小组活动的中心环节框架相似,基本是:回顾(第一期为自我介绍)――游戏(破冰与引入主题)――分享(大家根据每一期的主题和工作者提供的各个角度去讨论)――感受建议――总结。整个主题和环节的设计,都是通过我们对小组成员的需求进行了调查,以及系统理论,使小组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对成员有意义的。

第一期的活动,我们主要从大家最为关注的饮食健康方面谈起。一方面,大家这个话题更有共鸣,有很多话题可以聊,另一方面,通过这个简单的话题可以帮助组员之间迅速的熟悉起来,有利于整个小组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小组氛围的产生。在过程看来,组员们能够积极分享,并对其它组员能够提出自己的建议。

前期,我们着重谈论了日常生活方面的习惯,因为前一期的铺垫,我们在回顾上一次饮食健康小组的时候,自然的带出了我们后面一期的主题,日常习惯,我们通过大家对自己日常生活、学习、饮食等方面的习惯进行了讨论,对好的习惯,我们互相学习,不好的习惯,组员互相提供自己的建议和方法。使大家明白自己目前需要保持和改变的地方,推动小组目标的实现。整个过程的氛围是非常好的,每一位成员都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也都收获了一些小知识。

有了前面小组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中期小组针对大家身体健康进行了互相的分享和讨论。大家通过谈到自己从前的一些生病的经历,由此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让大家深刻的认识到健康对我们来说的重要性。再由此讨论如何预防、解决这些问题,让大家在互相学习中,真正提高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视。

最后一期小组,我们从心理健康方面和大家进行了分享讨论。本期小组的最后一部分是对我们整个小组过程的回顾,大家各自分享自己的改变、收获和建议还有希望对其它组员说的一些话等等。对所有的成员做出的积极改变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在小组结束后继续保持良好的改变。最后,工作者总结,对大家的参与和积极分享表示衷心的感谢,处理好每一位组员的离别情绪,小组顺利结束。

4.目标达成评估

每一期的小组结束后,我们会让组员分享本次的收获。在第二期及之后的小组中,我们都会在开始新的一期小组前,对前一期的小组内容进行回顾并询问大家是否坚持在上一期小组中给自己定的一个目标,方便我们及时的掌握各位组员的变化。从组员们的叙述来看,绝大多数组员已经开始有了改变,在饮食、习惯、身体健康等等方面在去维护自己的健康,拥有良好的状态,但还有少数一些组员未能去实施自己的计划,我们鼓励这部分组员并让已有改变的成员分享他们的感受,给他们正面的鼓励与肯定并约定希望下次小组能够看到他们的改变。因此,到了最后一期小组时,我们可以看见基本所有的成员都有了改变,能够去很好的为健康而努力。

除了组员们在小组中的反馈,我们还通过一些方式了解到组员们的信息。组前评估:我们对小组成员进行了有关我们小组主题――健康生活的一个简单的调查。我们设计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平常有了解过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吗?

2.你平常的饮食搭配是什么?

3.你最近的生活作息怎么样?

4.平常的心情怎么样?

5.最近的身体状况怎么样?

6.对小组的期待是什么?

7.希望在小组中可以获得什么?

组后评估:我们再小组将要结束的时候再一次对大家进行了一些问题的调查。我们将结果与第一次的问卷内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小组成员们都有一定的改变,可以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不好习惯进行注意并能够采取行动,也在小组中学到了很多的小知识,明白了日常生活健康的各个方面,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

通过几次小组活动,我们按原定计划完成了小组活动的所有内容及各项任务,组员也都熟悉起来,达成了默契,形成了良性的小组沟通模式,基本上实现了小组预定的主要目标,我们认为这些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成员对自己的饮食、习惯、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到自己目前存在的不好的和好的方面。

(2)小组成员能够开始采取积极的行动,去为自己存在的不足进行改变,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3)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努力方向。

   五.小结

1.总结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小组,从第一次的生疏、紧张到第二次的充分、信心再到后面的小组开展,整个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让组员有一些收获,自己的锻炼和收获也是巨大的。自己可以去和别人能够互动的交谈,讨论自己的观点等等方面。

在第二次小组及之后的小组中,我们都会在新的内容开始前询问大家是否会经过上一次的小组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更加注意,自己提出的改变是否有真正开始实施。我们发现有一些组员,能够非常明确的认识到自己健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很难用有效的方法去修正。还有一些组员经过小组的讨论与分享,发现了自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准备去改正。对这些积极改变的组员,我们支持并且肯定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有一个长期的改变。那些暂时未有方向的同学,工作者也耐心的去倾听,为他们寻找合适的途径:其它成员通过建议,工作者和其一起商讨等等。

在小组的最后,我们再一次的向小组成员询问了我们组前已经询问过的相同问题。通过前后两次的问卷回答情况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来大多数的组员准确认识到了自己健康方面所存在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能够针对于此开始了自己的一些改变。而且一些成员也能够从一开始的拘谨到最后的开放,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小组活动结束时可以带给大家的东西。我认为这几期小组总体上比较好,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缺憾,自己也会吸取经验,完善自身的小组计划和带领方法。

2.建议

经历了小组的策划、实施和评估的全过程,我们根据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为之后的小组开展积累一些经验:

1.小组整体目标需和组员个人目标的统一。工作者在拟定小组计划书之前对于组员的要求和个人目标要有清楚地了解和把握,我们在前期对同学们需求的调查发现健康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点。小组整体目标和组员个人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统一,也能帮助组员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推动小组的前进,最终实现了小组目标。

2.组员的招募。组员的要求:自愿参加、改变动机比较强、愿意对小组投入和贡献的组员,在我们的小组中,组员都是对此感兴趣并能够去积极分享的,整个小组过程中气氛非常好。如果太多组员非自愿参加,对小组活动不积极投入,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小组的顺利进行和小组目标的实现。

3.资料收集与评估。工作者对资料的收集要有整体的把握,组前工作者要注意将目标行为具体化,作为基线数据;组中要注意小组发展动态以及组员反应和情况;组后注意目标达成情况和组员的感受,也要注意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保证资料完整齐全且具有意义。

4.工作者配合。如果一个小组中有两个或者以上的工作者,则会涉及到意见统一、工作分配等等情况。工作者之间的良好配合会促进小组内容的不断完善,推动小组的发展。我们两个的搭配也是不断磨合越来越好也使得小组的流程很顺利开展。因此,工作者之间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把握好小组进程,齐心协力办好小组的每一期活动。

5.理论的学习。社会工作者应该去多学习和了解相关的专业理论以及其它相关的理论知识,首先丰富自己的知识理论储备,才能够有能力去面对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的重要“武器”,应该去学习和运用好这一有力工具。

   六.参考文献

[1]万江红.小组工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赵芳.小组社会工作:理论与技术.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3]金盛华.社会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

[5]刘梦.小组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2.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