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毒消愁,愁更愁—戒毒所服务案例

张秋  2019-07-24 09:36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会工作者一方面协助案主探索其吸毒的原因,引导其改变滥用毒品解酒的错误行为,以提升其戒毒动机,同时增强其防复吸的能力...

案例背景

服务对象阿罗(化名),男,34岁,已婚,有一儿一女。服务对象初次接触毒品是在2005年,首先在ktv娱乐场接触k粉,最初认为k粉并不是毒品,随后才接触冰毒。本次是阿罗第一次进强戒所,之前因为吸毒被抓拘留过。曾经因为女朋友自行戒毒两年,后也因为创业失败及感情问题复吸。

人际关系:有固定的朋友,空虚无聊的时候会找朋友喝酒,同时会与朋友一起吸毒。阿罗认为吸毒之后的朋友圈越来越小,因为自己吸毒之后不想与外界有更多的接触。

情绪状态:情绪平缓,阿罗的戒毒动机及信心持一半一半,没有很强烈的戒毒意愿及计划,对出所后的未来生活表示迷茫。希望能有其他有效的解酒方式,自己也不想以吸毒的方式进行解酒。

支持网络:阿罗已婚,有一儿一女,就读幼儿园,与父母妻子孩子一起居住。据阿罗描述自己与父母间的交流较少,一年在一起吃饭的时间都没有5次,平时都是各忙各的。阿罗的妻子自己经商,阿罗负责接送孩子,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主要是妻子。阿罗表示自己进所是没有告诉自己的孩子,平时接见日主要是妻子接见。

案例分析

(一)问题分析

1、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解酒。阿罗一直错误的通过吸食冰毒进行解酒,形成不断喝酒-醉酒-吸毒-解酒的过程。同时对毒品的认识不够,误认为k粉不是毒品,也没有有效判断毒品的能力。

2、阿罗在日后复吸的机会较大,不会处理自己拒绝毒品的问题。因为空虚,通过喝酒打发时间喝醉酒后以吸毒的方式解酒,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安排比较单一,增加了对醺酒的可能性,没有良好的生活模式。

3、阿罗对自己的未来的就业及生活比较迷茫,表示走一步算一步,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同时对未来的事业没有危机感,就业动机弱。

(二)需求分析

1、有正确处理解酒问题的需求。阿罗对自己喝醉酒之后通过吸冰毒作为解酒的唯一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加重对吸毒的隐患,还破坏了自己的身体机能。未能及时认识到吸毒对自身的影响,需引导阿罗加强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及针对喝酒问题进行处理,如减少喝酒量及用其他方式代替毒品进行解酒。

2、有掌握预防复吸的需求。阿罗由于对生活安排较单一,每天除了接送孩子外,都利用空闲时间去找朋友喝酒,醉酒之后会用毒品来解酒,这种生活方式最终导致阿罗对毒品的强烈依赖,需要增强阿罗对生活方式的合理安排及掌握解酒的其他方式,防止再次接触毒品。

3、有对未来生活就业规划的需求。阿罗目前无业状态,靠偏门的方式取得经济收入,暂时能维持目前的生活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及生活无规划,无紧迫感,需分析目前及将来可能出现的状态及威胁,以便有效应对未来的生活,从而从侧面解决阿罗吸毒的问题。

(三)理论基础

1、“ABC情绪理论框架”,即:真实发生的事件,人们如何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其所遭遇的事件和人们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此事件的情绪结果。如果人们的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是非理性的、扭曲的,则人们会逐渐发展出不正常的情绪、情感和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人们有正确的认知,他的情绪和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他的认知是错误的,则他的情绪和行为都可能是错误的。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认为外在的行为改变与内在的认知改变都会最终影响个人行为的改变。其主要包括问题解决、归因和认知治疗原则三个方面。达到能够在不同情况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和行动目标。阿罗在认知上有一定的偏差,加上对毒品产生影响的认识不到位,对自己未来生活规划方面无计划感,从而引发不正当的行为—用吸毒的方式进行解酒,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没安排等,由于对自己的生活无规划,产生有喝酒打发时间的念头,喝酒之后难受需要解酒,因对毒品造成的影响不了解,利用吸毒进行解酒,导致陷入死循环的喝酒戒酒吸毒的状态。所以利用此理论,提高对其认知,通过外界环境的互动,增强其处理自己问题的能力,从而纠正自己的不恰当行为。

2、动机晤谈法理论:“动机式晤谈法”是通过独有的面谈原则和谈话技巧,协助人们认识到现有的的或潜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其改变的动机。“动机式晤谈法”把人的行为改变过程形成一个“改变之轮”,其次和阿罗探讨吸毒与戒毒的好坏处,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或者剔除,引导阿罗说出矛盾,让阿罗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现在行为的对立,协助阿罗将戒毒的阻力转化为戒毒的动力。

服务计划

服务目标 

总目标:协助阿罗加强戒毒动力,改变需要吸毒代替解酒的方式;提升阿罗对高危情景的有效避免,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其积极做好应对生活,促进家庭角色的确定,明晰家庭责任感,提高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感。

具体目标:

1、运用“ABC情绪理论框架”模式介入,引导阿罗改变不合理的看法,澄清其非理性观念,使其深刻意识到吸食毒品的危害,增强戒毒动力;

2、运用动机晤谈法理论进行介入,引导其提高对抗毒品的抵制力,预防复吸,协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

3、协助阿罗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寻找现有的资源,规划自己未来的生活,使其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服务策略 

1、通过吸毒损益表,了解阿罗对吸戒毒的好坏处评价,让其产生矛盾点,从而提高阿罗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强化其对毒品的危害认识;同时对是否改变吸毒行为的好坏处进行探索;通过动机式晤谈,寻找阿罗的动机来源等,让其转变吸毒的观念,形成正面的戒毒观。

2、从阿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加强引导,着重了解阿罗的思想动态情况,疏导其情绪,运用家庭动力,以家庭责任强化自己的戒断信念。

3、寻找复吸的主要因素,选择其他方式代替产生复吸念头的可能性,避免高危情景的再次出现。

4、探索出所后的就业安排及生活规划,根据阿罗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式,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合理的规划。

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基本情况。

阿罗第一次进戒毒所,社会工作者了解阿罗在所外的生活状态及日常作息,每天除了接送孩子,网上赌博交易外就是与朋友喝酒,据了解喝醉酒之后通过吸毒进行解酒。阿罗因为女朋友而自行戒毒有两年,后由于生意失败,与女朋友分开又复吸了。社会工作者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在聆听的同事给与了适宜的反馈,同理他面临的处境,并给与安慰。同时了解到阿罗的家人对自己吸毒的态度上,家人都是持着协助支持其戒毒的心态,在进所前妻子和父母知道阿罗吸毒后会不时用电话来催促回家,阿罗的妻子一直都等待并陪伴着他,在所里家属接见日的时候也是妻子过来探望。

经过共同的讨论,社会工作者与阿罗梳理出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解酒问题。希望能有其他有效的解酒方式,自己也不想以吸毒的方式进行解酒,在喝醉酒之后面临着类似的情景,阿罗会选择用吸毒方式解酒,所以在处理高危情景下需要做好引导。二是阿罗的戒毒动机及信心较弱,持一半一半的态度,没有很强烈的戒毒意愿及计划。三是对出所后的未来生活表示迷茫。进所前自己从事的是边缘工作,如博彩业等,表示博彩业近期的发展较差,不知道未来出去之后自己可以从事什么了。社会工作者协助阿罗一同处理面临的问题,让阿罗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努力。

(二)重构认知,助人自助

社会工作者收集了关于解酒的方式给阿罗,让阿罗对这些方式可以进行尝试,阿罗表示曾经都有试过,但是效果都不大,还是吸毒的解酒效果比较大,醉酒之后用吸毒的方式解酒之后还能继续喝酒。在吸毒解酒上,与阿罗进行讨论,分析吸毒对自身造成的影响,是否尝试过用其他方式进行解酒或者控制自己喝酒的量。同时社会工作者与阿罗共同探讨吸毒及戒毒行为带来的好坏处,通过吸毒损益表的使用,让阿罗的吸毒行为对自己的影响上产生矛盾点,并权衡利弊进行抉择。

(三)强化服务对象改变动力

针对阿罗的具体情况,引导其思考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才能成功戒除毒瘾。阿罗表示自己在自行戒毒那段时间主要是忙工作,没时间想这些,加上在深圳,获取毒品的资源较窄,还有吸毒的场所也少,在这些情况下,自己吸毒的机会就没有了。社会工作者肯定了阿罗有不吸毒的途径。所以总结到不接触毒品的方式可以适当充实自己的时间,净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只有充实的时间安排才能维持长久的坚定的动机。社会工作者鼓励阿罗借鉴一下自己曾经戒毒坚持下来的经验。社会工作者还与阿罗探讨及反思怎么样的人戒毒动机会会强呢?阿罗表示若发生大事或者一些人一些事触动自己的心的时候戒毒动机会强。同时谈到阿罗在接见日看到母亲的憔悴苍老的面容,听到母亲的话语,让自己有更强的动力去戒毒,自己会产生戒毒的想法。由于阿罗的戒毒的动机来源是家庭亲人,所以引导阿罗从亲人上着手考虑,借助亲人等外界的力量来督促自己,通过他律进行自律,约束自己减少喝酒的量提高自己对时间的利用率。同时社会工作者通过实例让阿罗明白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自己的行为会极大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在面谈过程中,不断用实例让阿罗比较直观地明白戒毒的重要性,不管是对自己对家人儿女等。

(四)提高避免高危情景的能力

针对阿罗在复吸因素方面的探索,阿罗由于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多,没有适当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安排,导致可能复吸的机会大大增高。所以就如何安排自己的作息上进行引导,阿罗表示健身是其中一方面、其二是花时间陪伴子女,与孩子互动的时间,争取更多的互动机会,表示以前孩子认为父亲的角色可能只是停留在买东西上,在物质提供上自己是做到了,随后社会工作者利用家庭角色评估表,引导阿罗反思自己对孩子是否尽责,父亲的角色是不是缺位了,同时加上在所内两年,可能对父亲这个角色已经模糊了。针对这样的情况,让阿罗反思这种情况是否正常,是否是自己期望的,阿罗经过反思之后认为自己确实如此:自己在对待孩子方面,教育孩子这一块主要是妻子身上,希望自己出所后不仅仅做物质上支持的父亲。其三是自己能有较稳定的工作。逐渐让阿罗能清晰的面对处理吸毒的问题,强化其计划感。

社会工作者与阿罗共同探索自己不戒毒会出现的后果,让阿罗能及时看待未来的自己,提高对未来生活及不戒毒的动机,让阿罗能直观意识到自己如果以目前的状态继续下去,都能看到未来的样子。阿罗意识到假设自己继续下去,可能会面临再次回到所内,妻子的离开等。同时社会工作者通过实际案例提升阿罗对戒毒的信心,表明有戒毒人员成功戒毒之后还成功加入禁毒义工团队,这个实例引起阿罗的兴趣,表示自己也可以尝试参与义工服务。

经过持续的辅导,社会工作者发现阿罗对戒毒方面的决心越来越强,家人的全名支持,整个人都往积极的方向在发展。

(五)分析利弊,就业抉择

与服务对象探索出所后自己的工作方面,阿罗学历大专,没技术,表示去单位的去不了,从事低收入的又不愿意做。第一自己之前有保险证,但是由于吸毒吊销了证件,所以在保险方面是做不了了。第二在讨论到快递行业,阿罗表示自己之前在深圳就是加盟快递店,但是最后失败了。第三讨论过走滴滴车,分析了利弊,以及告知戒毒人员重新获取驾驶证等问题,阿罗在探讨这些问题的时候,意识到吸毒让自己付出太大的代价了,同时社会工作者通过真实案例说明吸毒付出的代价远不止这些。第四表示想开酒吧,社会工作者分析开酒吧可能会重新面临喝酒接触酒精的机会,能促使自己再次回到吸毒的场景,阿罗表示确实如此,诱惑重重,自己肯定又是不归路。在就业方面,社会工作者与阿罗共同分析其可操作性,同时也引导阿罗转变自己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摆正就业的心态,有时候工作并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或许工作能养成自律的生活方式。

引导阿罗规划好自己出所后的生活,有益于阿罗更好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避免再次走上吸毒的道路。阿罗表示与社会工作者聊了之后感觉自己想得更多了,经常在戒毒所睡觉前会想很多,以前自己根本不会考虑这些,曾经得过且过的日子也烦,吸毒的人斗志都没有了,让阿罗回想到自己三十年到底是怎么过来的,感受到曾经的自己的模样就像是在行尸走肉。

阿罗明确自己出去之后不能再碰了,也表示会通过减少喝酒的量去避免接触毒品,相对比之前自己会更多考虑自己的未来,自己能有比较明确的方向,从以前从来不会预测自己未来的样子、自己希望的生活到现在会紧张以及会为自己曾经的生活方式感到愧疚;并且从自己对未来的迷茫到现在有方向感,感受到自己的上进。阿罗意识到吸毒之后付出的代价是不可逆的,也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的样子,应该及时制止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同时社会工作者不断鼓励阿罗,让其意识到自己现在能做出一些改变,也是能弥补自己先前做的事。

案例评估

社会工作者分别从生理、心理、社会层面上对服务对象进行服务的跟进。

1、在生理层面,服务对象由于过往的生活作息习惯,经常喝酒,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其需求、动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协助其对自我的生理健康状态进行清晰认识并愿意为之付出行动,例如计划减少每次喝酒的量、降低每周喝酒的次数等。

2、在心理层面上,社会工作者通过回顾其过往的成功经验,让其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通过动机晤谈法,寻找服务对象戒毒动机来源,借助服务对象最在乎的人即戒毒动力来源之处,强化其戒毒动力,愿意为了家人,为了自己重新开始,不断提升其对戒毒康复的信心。

3、在社会层面上,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不断修正、完善其原有的非理性认知和偏差行为,提升其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协助其了解、掌握、运用身边的资源,汇聚社会力量,助力“再社会化”。例如,社会工作者协助调整其出所后的心态,学会如何处理家庭问题,强化自己的家庭责任感;链接资源,提供政策信息和就业信息,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职业方向,摆脱对毒品的依赖,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推动其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鉴于服务对象的基本问题已经解决,社会工作者做结案处理。后期,社会工作者会根据阿罗的情况进行电话或者上门回访。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