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一)服务对象基本资料
阿华(化名),男,20岁。
(二)服务对象背景资料
1.接案原因。阿华是司法所的社区服刑人员,于2014年9月抢劫他人摩托车,同年11月被捕,2015年7月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缓刑三年。第一次犯罪时15周岁,第二次犯罪时16周岁,是未成年人。
2.家庭资料。阿华与家人同住,家庭健全,从小跟随父母在异地长大。阿华父母共同经营杂货店生意(20多年)。阿华哥哥已成家并育有一子(5岁),目前在家杂货店帮忙。阿华爷爷在乡下跟伯伯居住(目前已故),奶奶则跟自己家居住(目前已故)。由于父母忙于工作,阿华兄弟从小被留在家里缺少照顾、陪伴和交流。阿华小学时父亲对其教育特别严格,上初中后父亲从暴力教育转为说教的教育方式,父子关系比较紧张,母亲反之骄纵孩子。阿华一家常凭自己经验推测对方的想法,然后按照自己的推测去做事,闹出不少矛盾。
3.行为表现。阿华2013年-2014年期间曾在某汽车美容店和药业公司(理货员)工作,期间能准时上下班,所发的工资也会交给父母保管。后来失业,觉得无聊,开始与同案人员来往。目前阿华在家里帮忙打理杂货铺,除了同村的一名同案朋友外,没有再与其他同案人员来往。阿华有意向再找工作。
4.人际关系。由于身边很多人知道阿华犯罪的事情,所以阿华回归社会后有点在意他人的眼光,担心别人歧视自己。目前阿华在家里帮忙打理杂货铺,除了同村的一名同案朋友外,没有再与其他同案人员来往,与其他朋友、同学的交往也减少,每天呆在家里,很少外出。
5.情绪状况。在看守所服刑的八个月里,阿华感到非常害怕,孤独与无助感整天萦绕在自己身上,每天悔恨自己的愚蠢行为,负性情绪无法得到及时的疏导,精神状态很差。阿华成为社区矫正人员后,能重返社会生活,阿华内心的压抑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舒缓。
6.健康状态。阿华一向身体状况良好,但从看守所出来后经常觉得腰痛,家人曾带阿华到医院检查肾脏,检查结果正常,阿华觉得可能是在看守所期间剧烈运动导致椎间盘突出所致。
7.经济状态。阿华一家自营粮油店,收入较为稳定,阿华负责搬运和送货的工作。
8.支援网络。阿华最基本的社会支持网络较为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较弱。
二、问题分析及理论支持
(一)问题分析
经过几次与阿华及家人交谈,社会工作者了解到阿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些反差,父亲相对较为严格和强势,而且很多时候会不知不觉在日常中占领主导地位,母亲则有些溺爱。另外阿华及家人往往都是凭自己的经验相互推测对方的想法,并没有与当事人沟通和证实过就按照自己的推测去做事。
阿华父亲非常关注阿华的成长,对阿华目前(回归后)的表现比较满意,同时会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恰当,是一个思维比较紧密的人,社会工作者觉得父亲很适合作为阿华与家庭的链接点,日后希望能与阿华父亲多联系。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者预估:
1.阿华回归社会后有点在意他人的眼光,另外阿华回归社会后,除了没再与同案人员来往外,与其他朋友、同学的交往也减少,每天呆在家里,很少外出,社会功能有一定程度受损。
2.阿华对工作有一定的想法和计划,但涉及到阿华哥哥的职业发展(阿华希望外出发展,但最少需要一个人留在家里店铺帮忙),家人在支持阿华的同时并未与哥哥沟通过,不知哥哥是都愿意留在店里帮忙,成全阿华外出发展,需要引导沟通。
3.由于父母忙于工作,阿华兄弟从小被留在家里缺少照顾、陪伴和交流,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些反差,形成不平衡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父母对孩子的不放心。
4.阿华小学毕业前父亲对其教育特别严格,还会使用暴力,阿华上初中后父亲没有再使用暴力,转为说教或者沉默的教育方式,缺少深入沟通。
5.阿华及家人往往都是凭自己的经验相互推测对方的想法,并没有与当事人沟通和证实过就按照自己的推测去做事,家人的沟通程度不够深入。
(二)介入计划理论背景
1.据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看,人的心理结构由无意识、意识、潜意识三个系统构成,而与之对应形成的个体人格又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领域。
本我,相应于无意识层次,是人格的基础部分,其惟一目标是追求本能的满足,如食欲、性欲等,它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自我,相对于经验的、理性的意识系统,包括如记忆、知觉、情绪、动作、思考等,其作用是向本我提供外界消息,帮助本我从外部世界获得本能的满足,同时避免由于盲动而遭致危险,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超我,包括良心、道德、理想宗教感、社会感情等人性中的高级本性,在人格中是社会力量的代表,是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在个体人格中的反应,是“理想的自我”。
它们三者之间只有保持相互作用的平衡,才能使个体的人格健康发展。其中,自我既要作本我的忠仆,又要为严厉的超我所监视,同时还受外界的挫折。而一旦它们之间的作用彼此失衡,就会导致个体人格失常,引发各种诸如焦虑、人际障碍等症状。
在上述案例中,阿华回归社会后有点在意他人的眼光,除了没再与同案人员来往外,与其他朋友、同学的交往也减少,每天呆在家里,很少外出,社会功能有一定程度受损;自我情感的需要长期无法得到外界的满足,使得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作用失衡,从而造成阿华不愿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
2.据“人在情境中”理论看来,个案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应注重于研究阿华与环境及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其中,阿华所受的困扰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
①阿华小学毕业前父亲对其教育特别严格,还会使用暴力,上初中后父亲没有再使用暴力,转为说教或者沉默的教育方式,缺少深入沟通;②来自环境的压力;③自我和超我受到损害。
这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困扰都会使阿华面临压力,如果压力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和缓解,那么个体人格的发展就会随之受损。
在该案例中,阿华所处的家庭环境:由于父母忙于工作,阿华从小被留在家里缺少照顾、陪伴和交流,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些反差,形成不平衡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父母对孩子的不放心。阿华及家人往往都是凭自己的经验相互推测对方的想法,并没有与当事人沟通和证实就按照自己的推测去做事,家人的沟通程度不够深入。
3.据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看来,特别是它所强调的“自我概念”,认为人的行为、情绪和心理是由自我概念决定的。自我概念是人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人格的不健全发展往往是由于个人的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的矛盾和冲突所造成的。阿华初中毕业后,无业在家,经常与朋友一同出去玩,由于法律意识浅薄,受朋辈影响,懵懂犯罪。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帮助阿华缓解由案件带来的心理压力,完善社会功能;
2.协助阿华挖掘自身优势,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3.协助改善阿华与家人之间的家庭沟通关系。
(二)服务策略
1.以真诚关怀的态度与阿华达成服务协议共识,定期与阿华进行面谈、电话访谈,以接纳的态度、耐心的倾听以及不批判的立场,与阿华初步建立信任关系。
2.运用优势视角,协助阿华挖掘自身优势,树立信心,链接相关资源,提供就业资源和信息,为阿华的就业发展提供引导,协助阿华更好地融入社会。
3.与阿华分析目前家庭沟通状况,引导阿华思考自己是否某些方面让父母不敢放手,如何让父母看到自己的成长,让父母放心。
4.提供相关沟通技巧辅导,协助平衡阿华父母的教育方式,改善家庭沟通关系。
5.通过探访、电话跟进形式,关注阿华个人及家庭情况,协助改善阿华家人之间的关系,巩固家庭支持体系。
四、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
1.目标:帮助阿华缓解由案件带来的心理压力,完善社会功能。
2.内容:阿华成为社区矫正人员后,能重返社会生活,阿华内心的压抑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舒缓。在社区矫正期间,司法所严格执行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学习制度,营造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社矫学习氛围,并通过义务劳动,增强社矫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犯罪过程—被捕收监—社区矫正”阶段,阿华的心理、情绪都发生不同的变化。在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面谈、电访、家访的形式,以接纳、不批判的态度,耐心的倾听,协助阿华缓解由案件带来的心理压力。
(二)第二阶段
1.目标:协助改善阿华与家人之间的家庭沟通关系。
2.内容:同时社会工作者协助阿华调整与家人的沟通方式,引导他凡事应从多方面分析,不要盲目判断对错。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与阿华家人以家庭会议的方式共同商议家庭沟通的方式,渐渐地家人与阿华的沟通语气从原来比较粗俗变得亲切,家庭成员之间可以敞开心扉交谈,幸福感悠然而生。
(三)第三阶段
1.目标:协助阿华挖掘自身优势,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2.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面谈,社会工作者发现阿华是一个内心善良、阳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协助阿华挖掘自身优势,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在家庭中,阿华学会了分担家人的工作,目前与父母一起打理粮油店,父母都认同阿华思想成熟了;在闲余时间,阿华到健身馆锻炼身体,并计划日后往健身教练的职业发展,阿华的计划得到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四)第四阶段
1.目标:社会工作者链接公益服务资源,倡导阿华参与公益活动,实现助人自助。
2.内容:刚开始接触社区服务时,阿华对社区服务的理解不深,以为只是参与社区保洁方面的工作,认为清洁完毕便完成任务,没有深入去了解当中的意义。当社会工作者向阿华了解参与社区服务的感受时,阿华表示感受到助人的快乐,并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社会工作者向阿华普及了关于社区服务的概念、服务的类型、服务的形式等,并链接一些公益服务的资源,为阿华搭建学习、锻炼的平台。从此,阿华以社矫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公益服务,主要以社区普法宣传活动为主。通过活动前期的培训、活动过程的执行、活动后期的分享及总结,让阿华在活动中不仅收获了更多的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还结识到一批社区热心志愿者,在服务中得到广大市民的尊重和赞扬,从而深深体会到助人的快乐。
社会工作者一直关注阿华的情感变化和能力提升的情况,将阿华列为社矫志愿者骨干培育对象,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小组培训、社区活动,让阿华得到更多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阿华秉承着“真诚付出,服务至上”的宗旨,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慢慢地,阿华从社矫志愿者骨干转变为普法志愿者骨干,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下,阿华向亲友分享了参加普法活动的乐趣,并带动亲友加入普法公益服务的行列。
五、评估
(一)评估方法
本个案主要运用社会工作者对阿华的评估、阿华自身的评估、阿华亲属的评估做总评依据。
1.阿华目前的状态:
(1)在思想与精神方面,阿华精神状态好,有理想及目标,能淡然面对曾经的错误,并把此作为自己宝贵的人生经历。
(2)在社会功能方面,阿华以社矫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公益服务,主要以社区普法宣传活动为主,从而提升了阿华的综合能力,还结识了一些社区热心志愿者,在服务中得到广大市民的尊重和赞扬,从而深深体会到助人自助的快乐。
2.家人的评价。
目前阿华与父母一起打理粮油店,家庭成员沟通关系良好,父母都认同阿华思想成熟了;在闲余时间,阿华也到健身馆锻炼身体,并计划日后往健身教练的职业发展,得到家人的鼓励和支持,家庭支持网络得以完善。
(二)目标完成情况
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阿华已缓解由案件带来的心理压力,积极正向地面对生活,通过挖掘自身的优势,明确了日后自身的发展方向;通过参与公益服务,结识了正能量的新朋友,完善了社会功能;与家人沟通关系得到改善,家庭支持系统得以修复。
六、结案
(一)结案原因
1.接案时的状态。社会工作者初次见阿华,阿华是在其父亲的陪伴下来到司法所,在交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介绍了社会工作者项目的工作内容、目的及保密原则,建立专业关系。面谈过程较为轻松,阿华父亲比较健谈,社会工作者提出的问题基本上由阿华父亲一人回答,阿华则低下头,比较被动和安静,但社会工作者观察到其有在思考,当社会工作者针对阿华的个人情况提出问题时,阿华能很好地回应。社会工作者感受到阿华父亲有一定的控制欲望,或许对阿华形成无形的约束力,这些都有待观察。阿华及家人配合社会工作者工作,态度良好。
2.结案时的状态。阿华已缓解由案件带来的心理压力,积极正向地面对生活,通过挖掘自身的优势,明确了日后自身的发展方向;通过参与公益服务,结识了正能量的新朋友,完善了社会功能;与家人沟通关系得到改善,家庭支持系统得以修复。阿华并愿意将自己的社矫成长经历分享,告诫更多的青少年引起重视,阿华感谢司法所及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对比先前的表现,状况已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阿华的状况有了明显好转,自然结案。
(二)结案处理
阿华有了很大的转变,同时他也明白社会工作者在提供必要服务之后会结案,社会工作者与阿华商定,日后可能会以电访的方式了解阿华的近况,做好结案后的回访工作。
(三)成长历程
阿华成为社区矫正人员后,能重返社会生活,阿华内心的压抑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舒缓。在社区矫正期间,司法所严格执行社区矫正人员的双八教育制度,营造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社矫学习氛围,并通过义务劳动,增强社矫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阿华以社矫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公益服务,主要以社区普法宣传活动为主。通过活动前期的培训、活动过程的执行、活动后期的义工分享及总结,让阿华在活动中不仅收获了更多的法律知识,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还结识了一些社区热心志愿者,在服务中得到广大市民的尊重和赞扬,从而深深体会到助人自助的快乐,成为推动阿华积极投身公益服务的动力。
(四)关系回顾
阿华接受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后,坦然自己的一切,对社会工作者绝对信任。经过一段时间的面谈,社会工作者发现阿华是一个内心善良、阳光的青少年。在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面谈、电访的形式,以接纳、不批判的态度,耐心的倾听,帮助阿华缓解由案件带来的心理压力,完善社会功能,让阿华学会以积极、正向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
七、项目总结与专业反思
经社会工作者的介入,阿华在社矫期间遵纪守法,学会以换位思考的方法,加强与家人的沟通,家庭关系得以修复,在参与社区公益服务时,体会到助人自助的快乐,阿华从社矫人员向普法志愿者华丽蜕变,并坚定日后继续走义工之路,以真诚服务回馈社会。通过挖掘自身的优势,阿华明确了日后自身的发展方向。阿华的明显改变,让社会工作者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感觉最深刻的是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引导阿华改善与家人的沟通方式,以及培育阿华成为社矫志愿者骨干,见证其成长。
整个介入过程起到关键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细节:
(一)引导
社会工作者每月通过电访、走访等形式密切了解阿华及其一家的近况,根据个案目标一步步引导阿华及其家人,通过引导阿华及其家人学会换位思考,改善以往阿华一家常凭自己经验推测对方的想法,然后按照自己的推测去做事的风格,社会工作者的耐心倾听和引导,让阿华一家感到社会工作者的关爱,彼此间建立了良好的专业服务关系。
(二)鼓励并培育
社会工作者通过鼓励阿华发掘自身的优势,让阿华明确了日后的工作目标,社会工作者通过链接公益服务资源,让阿华在公益活动中体验助人自助的乐趣,社会工作者还给予阿华志愿者培育的机会,让阿华成为社矫志愿者骨干,从而提升阿华的综合能力。阿华的社会功能得以恢复,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人。阿华的正向成长是有目共睹的。
八、督导点评
社会工作者通过耐心聆听,及时疏导与缓解阿华由于案件带来的心理压力,在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还引导阿华家庭学会换位思考,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减少成员间的误会,增进亲子感情。同时根据服务对象的意愿和需求及时给予跟进和回应,这对于服务对象的后续发展和转变非常有益处。鼓励阿华挖掘自身优势,明确日后工作方向,学会主动与家人分享助人的感受,让家人感受阿华的成长。可以看出,阿华经过两年的社区矫正后,整个人对规则、法律法规以及社区服务都有一个新的认识,能够在态度层面上接受以志愿者身份为社区居民服务,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九、项目负责者简介
邓燕清,会计大专毕业,是助理社会工作师,拥有3年社会工作服务经验,现就职佛山市博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彭家美,商务英语大专毕业,拥有1年的社会工作服务经验,现就职佛山市博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