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彷徨”迷雾
——帮助逃学少女重返校园的个案实践
选送单位:无锡市梁溪区民政局
一、背景介绍
(一)接案来源
2016年5月10日,社区居委干部接待了一位心急如焚的老奶奶,在听过老奶奶的事由之后,社区居委干部陪着老奶奶来到社区社会组织—无锡市梁溪区萤火公益坊寻求帮助。老奶奶抹着眼泪向社会工作者讲述:本来她的孙女佳灵是个乖巧的孩子,正在上初二,但这学期上了二个多月后,却突然赖在家里死活不去学校,谁劝都没用。老奶奶紧紧抓着社会工作者的手,请求一定要帮帮佳灵。
(二)基本情况
佳灵(化名),女,15岁,是无锡某校一名初二的学生,性格比较文静内向,在校学习成绩平平。佳灵父亲因病残疾,失去劳动能力,意志消沉,无所事事,整天搓麻将。佳灵母亲来自于贵州山区,没有文化,为了贴补家用,外出打工,家中日常开销多靠奶奶退休金接济,全家生活比较拮据。平时佳灵与父母的见面机会很少,基本没有交流沟通,佳灵长期和奶奶在一起,由奶奶照顾,与奶奶的关系较好。佳灵所在学校的同学间攀比现象较严重,佳灵受此影响,产生虚荣心。佳灵所住社区的居民间走动较少,互不相识的家庭较多,佳灵和邻居也没有什么交流。
(三)综合分析
处于初二阶段的佳灵比较内向自卑,既缺乏自信心,又有强烈的自尊追求,而自己的学习成绩却没有达到期望值,压力巨大,可又不愿向老师表露内心迷茫,担心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自己,最终选择了消极逃学。
二、分析预估
(一)服务对象的问题
1、在情绪上。由于佳灵母亲外出打工,很少回家,父亲因病残疾,没有工作,经常搓麻将。对于这样的父母和家庭,她深感忧虑,极度自卑,又伴有强烈的虚荣心,不愿面对老师和同学,从而对去学校产生了恐惧。
2、在行为上。当家人劝佳灵回校上课时,她抵触强烈,甚至失去理智摔东西,而且整天关上房门呆在家里,遇到外人来访,也是不愿搭理,有时一言不合,还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3、在认知上。在父母的一再劝说下,佳灵偏激地说:要么换个学校,要么父母在家陪伴,不然不去上学。由此可见,佳灵已经把辍学当做让父母陪伴自己的工具,她甚至认为,一旦恢复上学,父母便会再次对自己不管不问。
(二)系统环境的问题
1、家庭功能缺失。佳灵母亲目前在苏州打工,住在职工宿舍,难得回家;佳灵父亲是残疾人,在麻将中麻醉自己,因为佳灵是女孩子,父亲表示有些话不方便跟女儿说。父母亲都很少和女儿交流,亲子关系疏远。
2、学校环境影响。佳灵在学校只有2位同学是好朋友。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较严重,受此影响,佳灵产生虚荣心,不愿面对同学们对她的“冷嘲热讽”,选择了放弃上学。学校也对佳灵进行过思想教育,但收效甚微。
3、社区关爱氛围不够。小区居民之间熟识度不高,交流和“串门子”较少,社区关爱氛围较差,凝聚力较低。在社区调查和家庭访谈时,社会工作者发现,相当多的居民对佳灵家庭情况不了解,由此可见佳灵及其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相当薄弱。
(三)服务对象的资源
尽管佳灵面临着问题和困难,但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优势视角,在走访中还是发现了佳灵的一些优势资源。
1、微观层面(个人、朋辈)。据班主任老师反映,佳灵在班上表现不错,比较乖巧懂事,而且佳灵擅长绘画,很有艺术潜质。佳灵和几个女生关系融洽,在熟人和朋友面前表现出了健谈活泼的一面。
2、中观层面(学校、家庭)。学校获悉了佳灵的特殊情况,表示了理解和配合,愿意做佳灵的思想工作,也愿意做同学工作,争取给佳灵营造一个宽松的学校环境,不给她过多压力。同时佳灵的家人对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也表示支持,有迫切需要改变现状的愿望。
3、宏观层面 (社区)。针对佳灵家庭经济拮据的情况,社区居委干部积极帮助佳灵家庭申请低保和救济金,缓解经济压力。
三、服务计划
(一)理论支撑
针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在进行专业介入时,可以借鉴以下社会工作理论和专业方法。
1、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人的社会生态系统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其中,微观系统是指处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看似单个的个人。个人既是一种生物的社会系统类型,更是一种社会的、心理的社会系统类型。中观系统是指小规模的群体,包括家庭、朋友、亲属、邻里等诸多子系统。宏观系统则是指比小规模群体更大一些的社会系统,包括学校、社区、组织等。三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对人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即“人在情境中”。
2、结构家庭治疗法
结构家庭治疗法假设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特别重视家庭结构的影响。家庭功能发挥不良是因为家庭结构不合理,困扰个体的问题是家庭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反映。社会工作者以改变家庭结构为工作方向,通过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解决个人的问题。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扮演积极主动的促进者角色。
3、认知行为治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确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治疗法的主要着眼点是放在服务对象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意图通过改变服务对象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或改善服务对象所呈现出的心理问题。
(二)服务目标
结合个案的实际情况和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内容,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一起商讨,确定了服务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综合介入服务,帮助服务对象改善自我,重返校园上学,建立乐观向上的心态,让自己的青春不再彷徨。
2、具体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自我,挖掘自身优势,激发自身潜能。
(2)重塑家庭功能,改善亲子关系,取得家庭支持。
(3) 及时与学校建立联系,取得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与帮助。
(4)鼓励服务对象参与社区活动,帮助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三)服务策略
根据上述服务目标,制定了个案服务介入行动计划。
第一,与服务对象进行初步沟通,用同理心的方式了解其面临的问题,澄清角色期望,挖掘潜在优势,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第二,建议服务对象父母减少外出时间,多参加一些社区亲子互动活动,增加服务对象与父母的沟通交流机会,恢复家庭功能。
第三,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协调,争取校方的理解与支持,给予服务对象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第四,引导服务对象参加社区志愿者和义工活动,增强服务对象的交际能力,深化服务对象对社会的认知,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第五,挖掘服务对象的画画特长,提高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让其重回课堂,生活进入正轨。
第六,虽然个案工作结案,但仍要安排跟进服务,稳固服务对象的已有改变。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初次面谈,建立信任
第一次上门拜访佳灵,佳灵一个人缩在角落里谁也不理,佳灵妈妈硬拉她起来,还被她咬了一口,对陌生的社会工作者很排斥。为了不再刺激佳灵,社会工作者没有直接切入正题,而是注意到桌上摆着各种大大小小的纸张,上面有涂鸦、有简笔画或者动漫人物的临摹,还有一本画册,于是社会工作者用欣赏的眼光看了起来,时不时地点赞,指着一个动漫人物说:“这不是动漫片里的贝贝娃吗?画得真像!”共同的话题,激起了佳灵的兴趣,她突然插进来:“才不是,这明明是它姐姐,难道我画得不像么?”谈起动漫,佳灵不再像一只“小刺猬”,开始讲述起她所喜欢的动漫人物以及人物背后的故事,社会工作者则专注地倾听,由此拉近了彼此距离。
社会工作者趁势深入开展交流,开始了解佳灵的情况。她觉得周围没人关心她,自己学习成绩一直没有起色,父母对自己也从来不过问,觉得上学没有什么意义,而动漫陪伴她,则是最好的精神寄托。听到佳灵的心声,社会工作者用同理心表示理解,并安慰她,还和她约好让她给社会工作者画个动漫头像,佳灵欣然应允,并主动要了社会工作者的联系方式,方便以后联系,由此取得了佳灵的信任,下一步,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如何解决佳灵的问题。
(二)协调关系,多维支持
1、社会工作者与父母沟通交流。通过上门走访,与佳灵父母沟通,将佳灵希望妈妈能在无锡工作天天陪伴她的愿望,告诉佳灵的父母,并建议佳灵父母能够减少外出时间,尽量全家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多多陪伴佳灵。鼓励佳灵全家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亲子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慢慢消除佳灵心中的不安全感,形成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佳灵的父母表示一定会好好配合社会工作者,在家里多多关心佳灵,让佳灵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过了二个星期,佳灵的母亲打来电话告诉社会工作者,她已经辞去了苏州的工作,回到了无锡,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可以陪在女儿身边了,现在佳灵比之前活泼了很多,话也多起来了。
2、社会工作者与学校建立关系。来到学校,与班主任老师联系上,了解了佳灵平时在学校的情况及缺课的安排。班主任表示佳灵在校学习成绩属于中等,性格内向,在班级上表现一直不错,希望她能够回校上课,学校会配合社会工作者做佳灵的思想工作,也会关照班级同学,争取给佳灵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给她过多压力。由于佳灵缺课期间并没有向学校请假,因此校方曾5次派老师接触佳灵及其家长,均不能劝她返回学校上课。对此情况,社会工作者告诉班主任,经过社会工作评估,考虑到佳灵受到心理困扰,处于彷徨迷茫中,暂时难以返校上学,需要对佳灵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辅导支持。对她因缺课未向校方请假问题,会尽快安排佳灵父母补上请假申请,并与学校做好沟通协调。同时,社会工作者也与佳灵的老师进一步协商,建议为佳灵提供学业个别辅导。至此,服务介入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3、社会工作者与佳灵同学取得联系。社会工作者还和佳灵要好的同学取得了联系,同学们都对佳灵现在的情况很关心,表示会去看望佳灵,关心佳灵,还准备发动班级同学会,一起制作爱心贺卡送给佳灵,为佳灵打气加油,使她能尽早放下思想包袱,早日回到学校。
来自家人、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支持,让个案服务进展的很顺利,这也给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介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三)情绪波折,陷入僵局
暑假期间,社会工作者多次与佳灵联系,佳灵都表示自己正在做暑假作业,其父母也欣喜地告诉社会工作者,佳灵近段时间表现很好,说愿意到学校去。但在学校开学前却出现了反复,佳灵父亲却打来告急电话,反映佳灵不肯去学校。当社会工作者赶到佳灵家中时,佳灵和父母正处于对抗状态,佳灵紧紧拽着被子,把头埋进被子里,谁叫都不出来,一听说要她去学校,就大吼大叫,反应激烈,并表示如果硬要她去学校她就去死。佳灵父母陈述了事情经过,佳灵爸爸在查看她的暑假作业时,发现佳灵后面的作业未做,便火气很大地质问:为什么不做作业?还要欺骗爸妈。佳灵情绪上受不了,反而质问父亲凭什么管她,以前从来不关心自己,并对去学校表示明显的厌恶。社会工作者在与佳灵沟通未果后,找来佳灵的要好同学进行劝导,并让同学带佳灵去公园散心。同时,社会工作者赶紧联系学校老师,告知佳灵的突发状况,并请多给佳灵一点转变的时间,班主任对此表示理解。另外,社会工作者还建议佳灵父母不要给佳灵太多压力,不要急着催她去上学,佳灵父母表示愿意配合。
(四)增能介入,培养自信
为消除佳灵的抵触心理,社会工作者适时转移话题,询问佳灵是否愿意在空闲时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佳灵对此表示很乐意。于是社区活动时邀请佳灵,一起学习制作丝网花,送给社区残疾家庭,祝福他们快乐。因为佳灵的父亲也是残疾人,她对此很有感触,特意叫上2个同学一起去,特别积极。社会工作者还邀请佳灵参加社区组织的“泥人趣,乡土情”、“共同的责任”等活动,尤其是在家庭交流会上,佳灵和父亲一起来参加。在亲子交流过程中,佳灵和父亲配合默契,赢得了一片叫好声,让佳灵重新认识了自身长处,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了自信心,同时也让她对自己父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同和理解,从而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家庭功能正慢慢修复。
(五)再起波澜,经济援助
佳灵父亲为了想帮佳灵买最爱吃的鸡腿,骑自行车时不小心发生了意外,腿部严重撞伤骨折,对此社会工作者及时联系社区居委会,社居委干部立即上门慰问,并联系医生进行治疗,还针对家庭困难情况,帮助申请了临时性困难救助,减轻了她们家庭负担。此次事件使佳灵深受感动,她动情地说:“看到爸爸为了我而受伤骨折,我的心好痛,其实爸爸妈妈都是很爱我的,自己这段时间真的太不懂事了,让爸爸妈妈为自己操心,今后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能够帮到家里。”佳灵还向社会工作者承诺,现在自己不再迷茫了,会尽快回到学校上课,今后好好学习生活。
(六)持续跟进,目标达成
经过三个多月的专业介入,充分调动社区内外资源,佳灵的认知、行为、情绪发生了明显的改善,在9月1日开学伊始,佳灵就在社会工作者的陪同下,拉着爸爸的手一起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佳灵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后期的跟进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佳灵的生活和学习均已走上正轨,她还兴奋地告诉社会工作者:打算听从老师的建议,直升与本校对接的大专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动漫专业,在假期里,自己还找到了一份学生兼职,贴补自己的学习费用,妈妈也在无锡找到了固定工作,可以多出时间来陪她,爸爸也不再出去打麻将了,在家陪着她,父母和自己的交流也多了起来。现在的佳灵已经一扫阴霾,对未来充满信心,阳光哺育着她的成长。
五、总结评估
通过三个多月的介入服务,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个案目标基本达成,具体表现为:
1、树立了理性认知。通过认知疗法、心理疏导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自我及青春期带来的变化,改变了其“逃学能解决问题”的错误认知,建立了返校上学的理性认知;帮助服务对象修正了不良行为,逐步养成文明行为规范;帮助服务对象掌握了管理、控制自我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开始情绪稳定,内心充满阳光。
2、改善了亲子关系。通过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社区亲子活动,帮助服务对象的家庭进行结构和角色重建,使每个家庭成员重新认识了各自的家庭角色、责任和作用,和谐了亲子关系。同时帮助服务对象重建了家庭支持系统,父母亲对服务对象更加关心与支持,愿意用更多的时间陪伴服务对象,从而为服务对象的自身改变和返校上学提供了很大的家庭影响和家庭支持。
3、畅通了返校之路。通过生态系统理论、整合学校资源,帮助服务对象与学校及时沟通协商,补办了请假申请,取得了学校的理解和支持,也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支持,从而为服务对象减轻心理压力和返回学校上课做好了前期工作。
4、构筑了支持网络。通过优势视角、增能介入,链接社区资源,联系上居委会,帮助其家庭申请了经济援助,缓解了其家庭的经济负担,让服务对象深受感动,进而激发了服务对象自身改变的内在动力。
六、专业反思
(一)伙伴角色更易让青春期孩子接受
青春期,人的生理、心理、人格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还面临着学业压力,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因素都会让敏感的心变得踟蹰、彷徨,表现出叛逆、多变、过于自我、缺乏安全感等等问题,这时候社会工作者应该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去扮演一个“伙伴”的角色,尤其对于本个案服务对象这类特殊青少年,更需要社会工作者来陪伴、引导、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甩掉“彷徨”。
(二)优势视角介入更能实现助人自助
在助人过程中,既要发现、诊断服务对象的症状、问题、缺点、渴望、需求,更要善于挖掘、发现服务对象的优势、兴趣、能力、知识和才华,进而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转化为服务对象自我改变的内在动力,以此让服务对象重拾信心,主动改变现状,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积极面对人生挑战。
(三)传递正能量是个案成功的“金钥匙”
当服务对象遇到各种环境影响而出现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时,往往会无意识地陷入“被抛弃、被忽视”的非理性认知怪圈当中而难以自拔,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了人与正面环境资源进行良性互动的重要性,系统中正能量的放大和有效传递会直接影响人的认知行为。在本个案服务对象的转变过程中,来自学校、社区的正能量有效促进了服务对象的转变。
(四)修复子系统是影响服务对象的关键
生态系统中每个子系统都对服务对象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各个子系统密切关注。而对于青少年来讲,家庭一直都是其核心子系统,家庭的影响力对于青少年也是最大的,社会工作者从家庭层面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通过密切家庭亲子关系,修复家庭功能,成为个案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影响服务对象转变的关键所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