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受限 阳光下成长——成长型小组之成长从体验开始

徐珏 2018-05-29 10:47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你是否曾留意到还有这样一些青少年,他们也许曾经和你一样,有着朝气蓬勃的凌云壮志、有着绚丽多彩的美好青春……但因为懵懂而失足,因迷茫而出错,他们就像那漫天飞舞的蒲公英,身体和心灵都无处依靠;他们曾经受伤的心灵渴望温暖的抚慰,他们曾经受挫的灵魂渴望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呵护。所内青少年们就是在这样那样的环境中,因为各种原因而犯下了令自己和家人无法挽回的错误。为了这些错误,这些孩子们被关进了高墙,失去了自由,为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而付出高昂的代价。

一、小组名称

青春不受限 阳光下成长——“成长型”小组之“成长从体验开始”

二、小组关注问题

所内青少年这样的群体的产生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负效应”。所内青少年都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肯定,叛逆心理较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弱,容易自我否定,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主动或“被迫”走向社会边缘。为了让更多的所内青少年能够快乐积极地成长生活,就要全社会共同关爱他们,用心陪护他们成长。

三、组员需求分析

“人生是最大的痛苦,莫过失去亲人;人生最大的无奈,莫过于失去自由。”这句话被人们口口相传了很多年,可是这其中的凄惨和悲凉只有失去过亲人和自由的人才会真正地体会到。好像只有失去了,才会发现那曾经孰视无睹的幸福;才会知道拥有时的可贵;才会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地珍惜。很多所内青少年对社工说的最多的就是:“早知今日,悔不当初。”那些违过法,犯过罪,蹲过监,坐过牢的所内青少年们知道,人在失去自由以后会失去更多的东西,诸如亲情、友情、爱情、尊严。而在经历过高墙内的生活后,他们才深深地感受到“人生中的每一段时光都无比灿烂,弥足珍贵。”①

因此,驻所社工结合实际情况,为所内青少年们开展了一场“青春不受限 阳光下成长”的体验式小组活动。通过运用不同的游戏,结合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使组员们从游戏中体验成长的过程。让他们从中认识自我,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懂得承担责任,敢于承担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人生责任;明白自己的价值选择,从而学会追求生命的真正价值;以及在体验式的活动中期待遇见未来更美好的自己,期待一份更好的未来。

四、小组目标

总目标:引导组员们认识自身的不良行为,加强是非分辨能力,预防再次违法犯罪。

分目标:

1、引导组员认识自我的真实想法,增强正能量的关怀,不再受到不良观点的蛊惑和侵蚀;

2、教授组员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吸取自己和同龄人身上的教训,互相支持促进,剔除负能量,学习理性看待各种问题;

3、放松心情,畅想未来,为了自己的将来不再留下遗憾而努力增强自身的“增能”和“增权”能力。

五、理论服务模式

由于所内青少年们年纪的同质性和罪名的差异性,都伴有社会偏差行为,因此社工在小组活动中采用的是治疗模式,通过带领组员在小组中的发展,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观点和信念带给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在小组活动中让他们彼此接纳现实,强调组员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因为每个人都有一股“成长驱力”,这股力量可以推动个人进行改变,使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有机会经历成长,并逐步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

六、服务过程

第一节:认识你我他

由于这是给所内青少年做的小组活动,社工从管教警官处了解到,他们都是被关在同一个房间里的年轻人,彼此之间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在第一节小组活动中,社工首先进行自我介绍,让参加活动的组员了解社工开展小组活动的目标和意义。

随后让组员们做了一个“成长五部曲”的热身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引导组员体会成长的过程。让组员们经历成长的过程,明白成长过程中的艰难与反复,体会不同的成长方式。同时还可以激发组员对自我的探索。通过在游戏的过程中,自我的表现是怎样的?不同的自我表现后隐藏的自我状态如何?体会自己的表现,观察别人的表现,思考游戏中孕育的成长内涵。②

在分享活动感受时,有的组员说到:“通过刚才的游戏,明白了人生道路上会有坎坷,跌到一次不算什么,人生就是在跌倒的道路上不断成长,才会成功。”有的组员说到:“成长五部曲这个游戏让我感觉成长不易,想到自己因为打架进了看守所,所以回去了一定要好好做人,不再让爸妈为我而抬不起头来”。

社工在组员们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后,对游戏所要表达的内涵进行了总结:那就是我们的成长都是艰难的。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习、做人、处事都需要我们经年历事,需要我们不断反思,总结过去的经验与教训,延续成功的方法。而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方式是不同的。在座的每一个人的生长环境不一样,家庭、学习环境、相处的人群技艺自身条件等,这些复杂因素共同造就了我们每个人不一样的成长方式。还有就是要了解真实的自我,只有不断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并改变自我才能让自我取得更大进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日臻成长、更为成熟。

接下去社工将小组活动的契约说明,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组员对小组的目的和内容有个大概的认识之后,我们共同制定了小组规范。在制定小组规范环节中,组员表现积极,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并以书面的方式写在卡纸上,并对违反小组规范的行为有了相应的规定。共同建立起我们这个小组的规范,为接下来五节小组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在社工的引导下,组员们完成了小组契约,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最后,由社工总结了本节小组活动的情况,对组员们的表现予以了肯定,期待他们在后面的小组活动中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第二节: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由于管教警官不了解社工开展小组活动的情况,他希望每个所内青少年都可以参加到社工开展的小组活动,所以在社工准备开展第二节小组活动时,换了一个房间的组员,为此社工不得不花了一点时间重新认识了这些所内青少年。在本节小组活动结束的时候,社工与管教警官沟通了开展小组活动的人员情况,需要固定的一个房间的组员,这样才能把后续的活动内容衔接下去。

在第二节的小组活动中,社工通过导入卡内基的话来带出本次小组活动的内容。卡内基曾经说过:“一个人没有认清自己的真面目,不能深明自己的优势所在,就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③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要将自己变成别人的影子,我们应该展示独特的自我,彰显真实的自我。但是这种展示和彰显不是简单的奇装异服、举止怪诞、行为怪癖、缺乏礼貌和教养,而是自然流露和散发出属于真实生命个体的独特魅力。

所以社工让组员们围成圈,给每位组员发了一张A4纸,将色彩笔放在中间,组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取色彩。社工让每位组员在15分钟内画一幅“自画像”,不拘泥于形式和要求,独立完成“自画像”,不说话、不商量、不模仿他人、不指导他人。在独立完成后,进行分享和交流,但是在交流时不能用攻击性和批判性的语言来点评其他组员的“自画像”。

在分享环节,组员们都对大家的“自画像”进行了交流,虽然组员们的画各有特色,但是通过这些画,可以让组员进行自我认识和探索,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画中衍生出许多对自我的新认识。社工也在分享环节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同时又有许多限制和缺点。我们难以让世间的一切事物十全十美,但是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却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欣赏美好的,接纳残缺的,因为那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真实的生命。

为了让组员们更完整地认识自我,社工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又给组员做了一个“背上留言”的游戏,让组员们可以更加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社工给每个组员重新发了A4纸,在想留言的人的背上贴上A4纸,写上对他的认识、他的优点和缺点,最想跟他说的话等。

在活动分享时,社工总结了游戏的内涵。很多时候,我们在认识自我或者处理问题时,会出现这个“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现象。因为自我意象的存在,往往让我们在认识、思考、分析和判断问题时出现一些干扰,这些干扰往往带有主观色彩,使身处其中的自我不能完全客观、全面地看到整个自我或问题的真相。而这时处在客观、中立位置的人往往能比较清晰、通透地看待整个事情或是问题的来龙去脉。只有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看待自我和周围的世界,我们才能得到一个客观和全面的自我和世界。④

第三节:男子汉的承诺

在这一节的小组活动中,还是先由社工回顾了上次的活动情况,导入本次活动内容:“士兵突击”是一部红遍大江南北的优秀电视剧。其中有一句经典语录是这样的:你经历的每一个地方、每个人、每件事都需要你付出时间和生命。凡是经历过的,就必然在你的生命中留有痕迹,因为你们为此付出过时间、精力乃至生命。⑤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对人、对事有所承担、有所负责的体现。人生中,不履行一定的责任不会轻而易举地得到和实现,差别只在于承担多少的问题。我们要学会承担、敢于并能够承担自己,才有可能承担他人、承担社会责任。

随后社工让组员们进行分组和进行“剪刀、石头、布”的猜拳,猜拳胜者由本组蹲着的搭档去刮对方一组中蹲着人的鼻子;输的一方轮换角色,即站着的人蹲下,蹲着的人站起来,继续开始下一局;开始的新局中,上次胜方站着的人若在猜拳中输掉,则上次胜方蹲着的人被上次输方站着的人刮鼻子;再一局中,胜方轮换位置,即原来站着的人蹲下,蹲着的人站起来,开始新的一局。社工让组员们记住,每一次都是输方交换角色。

在后面的分享环节,社工让组员们讲述了自己参加游戏时的感想:有的组员说到:“今天玩的这个游戏告诉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朋友,通过游戏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的组员说到:“通过游戏知道了一个人要有责任,要懂得去承担责任;”有的组员说到:“从游戏中我感觉到了团结就是力量,不管再大的困难,只要有团结一心的意识,我们就一定能胜利。”

而社工在最后的总结分享时,让组员们认识到:

1、一人做事、一人当,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出了差错理所当然地受到惩罚。但这个游戏并不是单个人参与,而是小组团体参与。作为一个集体或团队,每个人都应为集体的荣誉负责,为团队的胜利努力。虽然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责任去努力,但也有失败的时候,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对此抱怨、发牢骚或者横加指责,虽然犯错误的组员说不出什么,但无疑会影响团队的情绪。相反,若其他组员进行安慰、鼓励、同心协力,一同面对困难,一起解决问题,失败的组员会倍感温暖,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任务,更好地去解决困难,取得成功。

2、敢于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这是有高度责任感的表现。当事情失败的时候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让人心存感激的宽容。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作为团队的一员,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少一份抱怨,多一份理解,少一份牢骚,多一份帮助。

活动最后,社工感谢组员们的积极参与,也期待在后面一节的小组活动中,组员们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第四节:我的价值选择

在第四节的小组活动中,社工通过播放歌曲“选择”来导入本次的活动内容。“选择”是人最基本的权利。衣食住行、七情六欲,工作学习无时不刻处在选择之中。选择太多,你会烦躁地抱怨:无从选择;当没有选择的余地时,你会痛苦地长叹:别无选择。人生,是一篇做不完的选择题。

随后,社工让组员们自由组合分成三组,故事背景:在一片茫茫大海上,一艘客船触礁即将沉默。这时船上仅有一个能容纳6个人的救生艇,目前却有12个人。社工在墙上贴好路人物的关键词:上面有:72岁的医生、青年模范工人、患绝症的小女孩、独臂的天才少年、受伤的船长、贪污的国家干部、从事色情服务的女子、企业经理、精通航海的劳改犯、新近暴发的个体户、智力低下男孩、未婚孕妇。⑥

这时候,如果让你选择6个人上救生艇,你的标准是什么?社工让每位组员独立选择,不与别人讨论。不干扰别人。也不受别人的干扰。限时10分钟。然后给每组10分钟的时间,讨论并写出小组的选择方案。最后由各组选出的组长依次上去讲解,将本组的讨论结果公布并说明理由。

第一组的组长说:他们这组主要从“实用主义”角度考虑,认为谁能给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就救谁,这样就选择了:医生、船长、模范工人、天才少年、未婚孕妇、企业经理;第二组的组长说:他们这组从个人道德修养及个人印象考虑,决然地放弃了从事色情服务的女子、劳改犯、贪污的国家干部、暴发户、未婚孕妇等。选择了医生、患绝症的小女孩、天才少年、模范工人、受伤的船长、企业经理;第三组的组长说:他们这组同情弱者,从关照“老弱病残孕”这个角度考虑,认为要救医生、患绝症的小女孩、智力低下男孩、独臂天才少年、受伤的船长、未婚孕妇。

随后,社工总结了本节小组活动的意义:

1、我们在价值观的驱使下做出不同的选择。在这个信息发达、文化丰富的时代,我们要尊重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尊重的价值观念不是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对于一些反社会的价值取向,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并加以抵制。

2、丰富自己的人生意义,实现自己价值。船上的人危在旦夕,由我们安排他们的命运。但假如我们自己在船上呢?我们认为自己有被拯救的机会吗?毋庸置疑,贪污的国家干部,我们都很痛恨他,有人根本不管他的死活。那假如自己也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没有给国家和人民做出任何贡献的人,能有活的机会吗?如果当时死掉,这样的死是不是比鸿毛还轻?生命不在于活的长度,而在于内容的厚度。怎样使我们的人生变得厚重?人生的抉择是最困难的,也是最简单的,只要做出积极正向、亲社会化的价值观,不再让自身蒙羞、让家庭受难就可以了。我们更要关注生命、人文关怀,要知道生命优先权的内涵,好好珍惜出所以后,能够呼吸自由空气的生活。

3、动手去做。曾经有一个报道说: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出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生,有人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再娶一个,孩子却没办法死而复生。一位哲学家听了这个故事,也感到疑惑难决,他就去问了农民。农民告诉他,他救人的时候什么也没去想,洪水来袭,妻子就在他的身边,他抓起妻子就往山坡游。待返回时,孩子已被洪水冲走了。这个农民如果进行一番抉择的话,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也许妻子和孩子都被卷进旋窝,片刻之间都没了生命。

最后,通过这一节的小组活动,社工让组员们在通过选择被救对象这一环节,使组员明白自己的价值观念:在自己心里什么样的人,才是值得挽救的。什么样的生命才真的有意义,从而使组员反思并重新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念,去追求生命的真正价值。同时,社工还希望组员们要正确看待多元化的价值观念。通过分享,让组员看到多种不同的选择,而且每一种选择都有自身的合理性。组员在这一节的小组活动中学到了要以开放的态度、多元化的视角来看待是世界,尊重他人的选择和价值取向,更要要防范不良价值取向的侵害。

第五节: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在经过前几节的活动中,组员们很期待社工可以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活动和感受。由于这已经到了小组活动的后期,社工在开展本节小组活动的时候,需要注意组员们的情绪变化,将小组活动即将结束的信号发给他们,不要在下一次最后一节的小组活动中出现不可控的因素。

本节小组活动在社工播放的一首“I believe I can fly”的歌曲中开始,通过这位黑人歌手充满激情的演唱,组员们感受到了无穷的励志的力量,社工将歌词的中文翻译告诉给组员:我原以为我无法坚持下去;生命只不过是首忧郁的歌;但现在我明白了真爱的含义;找到了可以永久依靠的臂膀;只要我能看见希望,我就能成功;我相信我能行,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我相信我能飞翔;我相信我能触摸到天空;日日夜夜,我想象这一幕;展翅高飞。我相信我能高飞;我看见我穿过那敞开的生命之门;我相信我能飞翔;我相信我能飞翔;我相信我能飞翔。看,我在崩溃堕落的边缘;有时沉默也能震耳欲聋;生命中很多奇迹等我去实现;但我知道要实现奇迹,就必须先从我做起;只要我能看见希望,我就能成功;我相信我能行,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我相信我能飞翔;我相信我能触摸到天空;日日夜夜,我想象这一幕;展翅高飞。

在一首歌结束后,社工将画纸发给组员,让他们许下对十年后的自己的向往,可以用画来表达,也可以字、画结合,憧憬一下自己的未来,想象一下若干年后的自己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组员们有了前面画图的经验,所以他们都很快将自己的期待的“未来”画了出来。有的组员觉得自己可以有一份稳定工作,有一个温暖的家,这就是他所期待的生活。有的组员期待自己的生活充满激情,他觉得未来的生活等待他的也许是荆棘,也许是指南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该对未来有信心。

活动最后,社工总结了本节小组活动的内涵:我们都知道花儿虽不能选择生长的地方,但它们可以选择美丽。过去的一切,我们不能改变,就让它过去,我们唯有把握好现在,用行动期盼我们的未来。未来的路上,谁也无法预料,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当下,并不知未来会有什么,未来究竟会怎么样,只要好好的活在当下,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未来一定是美好的,生活不会亏待每一个辛勤的人。

第六节:珍重再见

首先由社工回顾上次活动内容,介绍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尽管社工在上一节的小组活动中已经给组员们发出了即将结束小组的信号,但是真的到了这一刻,当组员们听到社工宣布这是小组活动最后一节的时候,还是纷纷流露出不舍的神情,他们舍不得离开这个小组,很希望可以继续参加小组活动,让这个小组能够一直开下去。

但是社工告诉组员们,这是不现实的,古话说“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每个活动都会有结束的时候,就像他们总有走出高墙的那一天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跟组员们、跟我们的小组道个别。小组活动结束了,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下去,他们可以把在小组中学到的知识,在所内的时候好好思索,出所后不要再犯错误,珍惜呼吸自由空气的日子,珍惜自己未来的生活。

最后,整个小组活动在组员们依依不舍的情绪下结束。社工在最后的小组总结中说道:组员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经历了失败,高墙内的他们难免会有挫折感,也必然会有沮丧、悲哀、忧愁等负面情绪。不过,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小组活动,组员们明白产生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的,但他们不能永远停留在这阶段。如果总是被过去的挫折所激发的不良情绪所控制,组员们必然会神智恍惚、惊慌失措、没有上进心。反之他们应该化错误为力量,正确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七、小组改变

组员们从最初的对小组活动持无所谓的态度,到后来的积极投入,期间经过了两节小组活动的时间。组员们在小组活动中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而社工也通过小组活动促进了组员们对自身的认知、促进了他们学习追求生命的真正价值、从而可以在未来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提升自我各方面的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社工为组员提供了改变自己不良行为和偏差行为的条件和环境,组员们通过游戏的引导,互相激励、强化正面的行为,弱化自己的负面行为,提高了自己的责任意识、懂得防范不良价值取向的侵害、认识到美好的事物总是需要自己的努力才能争取到,达到了小组活动的目标。

八、小组效果评估

1、小组开始阶段

在小组活动开始阶段,由于组员们对社工小组活动不了解,所以有个别组员比较抗拒,不愿意加入社工设计的游戏活动中。社工也没有强求每个组员都必须加入进来,而是让他们在旁边观察,在他们看到其他组员全情投入到小组活动中去,原本不愿意参加活动的组员也跃跃欲试,期待加入到小组活动中去。于是社工也通过其他组员的表态,欢迎这两个原先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的组员重新加入我们的小组中,与其他组员一起互动、一起思考。

2、小组中间阶段

在小组中间阶段,组员们的表现更为投入,是小组目标与凝聚力发展的阶段。虽然组员的参与热情高涨,活动开展进入佳境,但是此时也出现了组员间价值观的冲突。在这个阶段,社工主要引导组员们认识每一个人的人生中,不履行一定的责任不会轻而易举地得到和实现,差别只在于承担多少的问题。我们要学会承担、敢于并能够承担自己,才有可能承担他人、承担社会责任。同时,我们尊重的价值观念不是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对于一些反社会的价值取向,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并加以抵制。

3、小组结束阶段

在小组结束阶段,组员们对小组产生了比较深的感情,他们经过小组活动对其他组员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已经建立的小组归属感产生了一定的不舍情绪,所以社工在这个阶段主要以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为主,让他们进行活动测评,使他们看到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成长,那些点滴的进步都是值得肯定。组员们也觉得自己在小组活动中得到了可喜的进步。从组员的表现可以看到小组氛围很融洽,小组目标得以实现。

4、小组整体成长方面

通过六节的小组活动,按照社工的原定计划完成了预期的各节小组活动的所有内容和任务。小组活动得到了组员的普遍认同,组员对小组的形式及小组的内容感到十分有趣,他们一致认为小组的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小组活动的引导,组员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大家都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同时组员的自信心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通过各种不同的游戏的引导,他们的价值观也得到了一轮新的改变,懂得生命优先权的内涵,学会珍惜自由的生活。

九、工作反思

这是一群生活在高墙内的特殊青少年,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小组活动,社工发现所内青少年们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犯罪动机的复杂性。由于他们违法犯罪的年龄大多是处于叛逆期,难以正确辨别和理解自己的需要,往往会通过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如好斗逞强,通过打架建立自己的权威,让别人都认为自己很“强”;当自己的财物被盗窃后产生的报复心理,去偷别人的财物;自尊心过强,不愿意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忠告和良言。

2、认知的片面性。由于所内青少年们自身的文化程度较低,容易听信一家之言,不分是非,缺乏周密完善的思考,极易上当受骗,被有心人利用、唆使,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犯罪事件。

3、个人意志的盲目性和极端性。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意识的提高,对自己的存在价值、社会地位、活动能力的不断认识,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对所内青少年来说,他们缺乏对挫折的耐受性和自制力,容易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从而产生自卑感。同时,由于认识能力的现实,他们常把执拗当顽强、把冒险当勇敢、把轻率当果断,从而产生极端化的行为。

4、朋辈群体间行为的模仿性、感染性。由于青少年有很强的行为模仿能力,对富有刺激性、与个人生活密切或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行为和思想也会去模仿。所以对于所内青少年来说,朋辈群体间的行为一旦产生出不良行为时,他们很容易产生趋同性或者在朋辈群体的压力下感染不良行为,从而做出了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

因此,通过上述的反思,社工在开展小组活动的时候,其实还可以从所内青少年的需求方面思考,通过小组活动,使组员们认识自我,修正和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形成,预防再次犯罪。这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着重开展。

参考文献:

1、《团队建设游戏教练手册》【美】哈里森 斯诺著 陈飞星 译——企业管理出版社

2、《团体心理游戏实用解析》 田国秀主编 谢苣莎副主编——学苑出版社

3、《小组工作》 刘梦主编 张和清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阳光点亮心灵》蔡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顾东辉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6、《青少年社会工作》陆士桢 王玥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青少年犯罪情境研究》费梅苹著——《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2010年第3期

8、《上海偏差青少年边缘化的社会互动过程研究——以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为例》费梅苹著——博士论文

(作者单位: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宝山工作站)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