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忽视的男孩

徐海燕 2017-03-29 15:21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青少年小涛产生严重厌学情绪,性格内向,老师素手无策,社工及时介入取得一定成效。在该个案中,青少年事务社工通过耐心的心理疏导服务与有效地沟通技巧,较好地处理了服务对象的问题,比较成功地完成了服务目标。

一、基本资料:

14岁的小涛是一个再读初二的男生,他性格内向,身材瘦弱矮小,说话爱脸红,沉默寡言,上课很少发言,对老师同学冷漠,在学校很少和老师、同学说话,没有朋友,惯爱独来独往。服务对象总是出现肚子痛等问题,缺课很多,医院查找病因也未果,最终遭到揭穿,皆因作业没有完成而出此下策,由于家长碍于颜面,很早就心知肚明却没有如实说清,导致了习惯的恶性循环。现在八年级,虽然不会再出现肚子疼的问题,但经常会不做作业,瞒骗家长老师。家中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但哥哥身材高大,形象阳光。

二、家庭状况:

服务对象母亲是外来媳妇,来自江苏农村,文化程度较低,现在超市工作,父亲是上海本地人,文化程度也较低,在商场做保安,父母的工作都比较辛苦,服务对象和哥哥放学回家都是去爷爷奶奶家吃饭,因为父母经常很晚下班。母亲说双胞胎儿子平日生活开支很大,家里还有老人要赡养,为了赚更多的钱,母亲休息时还去做钟点工,平日生活忙碌且压力很大。听服务对象班主任老师说其父母关系紧张,一直在闹离婚,对兄弟俩的学习甚至生活都无暇顾及。

班主任老师说服务对象从小就因为自己各方面不及哥哥,自小就因为与哥哥长相截然不同而常常拒绝与哥哥一同外出,害怕别人说到的他的痛处,众人的评价使得服务对象产生了自卑心理。

父母眼中的服务对象是一个胆小、性格内向的孩子,不爱说话,从小学习成绩不佳,到了初中经常找各种理由不去上课,为此他们感到很无奈,平时他们都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太多。对于服务对象的状况父母无计可施,服务对象心里究竟有何所想,父母也无从得知,得知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帮助,父母非常感激,并表示极力配合。

三、主要问题:

服务对象存在主要的问题有:1、具有厌学情绪,服务对象一直寻找肚子疼的借口不做作业,不上学,可见服务对象无心向学; 2、缺乏自信,上课时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不敢接受老师布置给他的任务;3、不合群,与同班同学很少交流,伴有自卑和孤独情绪;4、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交流,遇到困难时喜欢逃避。

 四、问题分析:

(一)家庭环境因素

由于其父母都忙于工作,很少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流,疏忽了对他的教育,再加上父母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父母的争吵和冷战使他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样的家庭环境容易让服务对象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

(二)陌生环境影响

服务对象小升初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由原来非常熟悉的环境突然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面对一个个生疏的面孔,面对一处处陌生的环境,使得原本内向、缺乏自信、成绩不好的他产生了茫然,不知所措,陷入了寂寞、孤独的困境中。在新环境中,服务对象没有找到自己的坐标,缺乏归属感,他担心自己不被别人接纳,为了避免受到伤害,他在自己的心里设立了重重的防线,进而回避环境,找各种理由逃课。

(三)自我意识强 

自我意识是一种向内的力量,在这个时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青少年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又不愿告诉别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

服务对象从小因为外貌、身材、成绩都不及双胞胎哥哥,受到了众人的比较及不良评价,使服务对象产生了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将自己隐藏起来,他的内心急需别人的真正了解和认可,但这种需要一直得不到满足,于是便会陷入惆怅和苦恼, 产生孤独感。

(四)自我评价不当     

如果一个人自我评价过低,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往往缺少朋友,容易产生孤独感。服务对象由于得不到家长、老师及周边人的的关爱等原因导致其自卑心理,不善于与人交往,缺少朋友,使得他产生孤独和自卑。

(五)缺乏交往技巧

人际交往需要真诚、需要热情、也需要技巧。服务对象因为一直隐藏自己,回避他人,没有掌握交往技巧而不能与人交往,也使得自己在别人眼中没有良好的形象。

五、理论支撑:

(一)米德的自我理论:

米德认为,影响自我的他人有两类:一类是概化他人,另一类是重要他人,即影响个人生活和个人成长的中心人物,如父母、老师等。重要他人对个人的态度、观念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并对个人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来自重要他人的态度和评价,会逐渐形成个人自我的重要部分。服务对象家庭环境和进入新学校的影响,导致其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父母对其的不重视、不关心;没有朋友,得不到关心与支持,使得他缺乏爱的温暖,让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被关爱的孩子,不受人喜欢,自尊受挫,从而产生孤独感。

(二)库利“镜中我”:

库利提出,个体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从他人的观点中看到自身。他们想象着他人如何评价自己——从中获得自我的形象、自我的感觉、自我的态度。他人的姿态就如同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并衡量自己,这正如他们在社会环境中看待并衡量其他事物一样。服务对象性格内向,从小存在自卑心理,他从不主动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同学对他缺乏了解,没有人与他成为朋友,父母关系紧张且都忙于工作,很少与他沟通交流,不能满足他的情感需要,他从他人那得到的是不及哥哥、成绩差等不良评价,使得他感到父母、老师、同学都不重视自己、不喜欢自己,加上学习成绩不佳,使得他觉得自己很差,什么都不如别人,这种过低的自我评价和情绪对他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使其产生自卑心理。

六、服务进展:

(一)    服务计划

1、总目标:提升服务对象自信心,消除自卑情绪,积极融入群体。

2、具体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提高自我认知,激发潜能,增强自信;

(2)改善服务对象的厌学情绪;

(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融入集体

(4)改善父母的教育方式,给与服务对象更多的重视和关爱。

3、具体行动计划:

(1)接案,建立专业关系。遵循平等、尊重、接纳的原则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建立工作关系,并广泛收集信息。

(2)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让服务对象对自己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和定位,提升服务对象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信心。

(3)培养一些兴趣爱好,磨练耐性,鼓励服务对象参加感兴趣的兴趣小组,如篮球、羽毛球等。

(4)参加青少年事务社工组织的人际关系小组活动,激发服务对象融入团体活动的勇气,消除人际沟通障碍;

(5)与服务对象的家人交流,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观念及方法,引起家长对孩子心理的重视,多给予服务对象关心和爱。

(6)与学校建立关护网络,定期与老师同学沟通,给与服务对象更多的关注,使他尽快地融入集体。

4、服务模式:

运用认知治疗和家庭治疗方式对服务对象进行综合辅导。帮助他在认知上确立正面的概念,并结合人本主义,挖掘和发挥服务对象自身的潜能,逐步积极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提升自信心,将“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和“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相结合,针对服务对象的问题需要从认知、行为和情绪三个方面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同时以家庭为基本的治疗单位,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问题。

(二)    服务过程:

1、通过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深入地交谈,收集有关资料,尽量比较全面地掌握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

2、通过交往,与服务对象建立较好的工作关系,经常在课余时间找他闲谈,帮助他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优势,并强调他在某些方面的才能。通过沟通交流,青少年事务社工发现服务对象口琴吹得很好,在青少年事务社工的鼓励下,他吹给同学们及青少年事务社工听,他的琴声让大家大跌眼镜,十分惊讶,同学们都没有想到他有这样出色的才艺。同学们的第一次称赞和异同寻常的眼光顿时让他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让他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优势。

3、和服务对象一起树立生活学习的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目标,才会知道自己想什么、做什么。由于服务对象学习底子差,青少年事务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及学习内容帮助服务对象制订学习目标,并且目标不能制定太高,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哪些科目是他学习时感到困难的,要重点制订目标、并采取措施帮助他。

4、加强学习上的辅导。父母与老师共同配合青少年事务社工帮助服务对象,通过与老师的沟通,老师决定让学习委员与他结对,帮助他辅导功课,老师及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服务对象感受到了集体的关爱,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服务对象的逃课次数逐渐减少,作业基本能够按时完成,点点滴滴的进步得到了老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减轻了他在校学习的压力,慢慢体会到了付出努力后的成就感,这样服务对象自信心也跟着有所提升。

5、鼓励服务对象参与人际关系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来让服务对象展现自我,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其他成员说:“看,我们的朱同学今天游戏环节表现很积极,真好!”“感谢我们朱同学的分享,你的分享很真实”等,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渐渐的,服务对象开始喜欢和大家接近了,渐渐的,服务对象自信心开始提升了。

6、小伙伴的作用不可忽视。鼓励服务对象去和小组成员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新的伙伴,并和他人合作,交流。并把不同小组成员的情况(主要为长处和爱好)向服务对象作说明和诱导,使他有足够的信心去结交新的朋友;通过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引导,他开始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服务对象慢慢被大家接纳和认同,整个小组成员相互之间都成为了好朋友。此外通过让他与学习委员学习结对,形成了良好的伙伴关系,有了同伴的支持和鼓励,服务对象慢慢感受到了被接纳和关爱,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

7、通过多次心理辅导,改善服务对象的自我认知,让服务对象反省自身的缺点及长处,并反省在小组活动中的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过程,使他感觉到了与人交往和合作的快乐和意义。

8、与老师沟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长辈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产生最大影响的也是老师,因而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社工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并得到了各科老师的肯定和配合,老师对服务对象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关注,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鼓励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比如在他成绩或者各方面表现有所进步的时候,及时给予他鼓励和赞赏,让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和用心,从而提升了他的集体归属感和自信心。

9、同服务对象一起回顾走过的历程,帮助服务对象看到展现自身价值、客观面对困难和勇于交往的好处,并强调这些好处对他的重要性,帮助服务对象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困难,争取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生活。

10、家庭治疗:

服务对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首先,我们要提高父母自身素质,因此,我与他的父母进行了交谈,详细地分析了服务对象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不能不为忙碌自己的工作而忽视孩子,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其身心也要有所了解,要尊重孩子,民主教养,要学会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方法,充分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多关注教育类的视频和书籍,从中掌握科学的教导方式。加强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和督促,对于孩子的进步之处应该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使其产生快乐和成功心理,进一步体验到成就感。  

此外青少年事务社工建议家长注意家庭氛围,并告知他们孩子的成长是生物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良的环境生活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有些创伤终身难以愈合,希望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给孩子一个最温暖、最安全的港湾。

七、效果评估:

个案比较成功,通过青少年事务社工的介入,服务对象感觉到了身边人对自己的关心,他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找各种理由逃课旷课,作业能够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家长也反映服务对象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在鼓励和激发下,服务对象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敢于和同学沟通,人际交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在青少年事务社工的沟通下,家长意识到了教育方式的不足,从而得到很大的改善,父母现在很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经常与服务对象沟通谈心,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八、个案反思:

在该个案中,青少年事务社工通过耐心的心理疏导服务与有效地沟通技巧,较好地处理了服务对象的问题,比较成功地完成了服务目标。通过此个案,让青少年事务社工反思到:

其一:针对缺乏自信心伴有自卑和孤独情绪的服务对象,青少年事务社工在工作的时候要要学会运用一些工作方法技巧和耐心,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多给予服务对象关心和鼓励,挖掘服务对象潜力,增强他对待事物的勇气和信心。

其二、家长的关爱和正确的教育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青少年事务社工在解决个案问题的同时要及时处理家庭问题,双管齐下,才会取得一定成效。

其三、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很重要,人在环境中,通过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引导,同学们慢慢了解了服务对象,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交流,服务对象和小伙伴之间相互接纳和认同。同辈群体间相互的理解与支持、关心与尊重,满足了服务对象交往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让服务对象意识到了自己是团体的成员,体验到团队精神和同伴间的相互帮助,这样服务对象内心就会产生较高的心理认同感,最终获得心理归属和价值认同。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投稿,如需转载请与本网联系取得授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edit@swchina.org

电话:010-65000594

传真:010-65016220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