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群的“孤立无援” 社工要盘活其可用资源

叶美菁 葛瑞斌 2015-01-07 09:55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因戒毒人群过往吸毒经历,他们在生活、求职等方面均受到阻碍,对于自身可运用的资源了解甚少,形成了遇到问题便萌生“孤立无援”的想法。在此,社工不仅作为中介者发掘服务对象可用的资源并进行链接利用,同时也要倡导社会公正,加强社会对戒毒人群的正确认识。

原题:面对戒毒人群的“孤立无援”,社工要“盘活”其可用资源 

案主L先生,41岁,无业,HIV病人,海洛因吸食史达十余年,偶有吸食新型毒品,如冰毒。2013年在朋友和家人的建议下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由于过往的吸毒经历,案主的大部分家人对其疏远,唯独母亲对其不离不弃,母子关系较为密切。案主与母亲居住在一间以前买下的旧式房子内,每月生活费依靠母亲一千多元的退休金,生活较为安稳。案主自从参加美沙酮治疗后便较少与以前的毒友接触。

一场争执带来了“复吸”

在稳定服药一个多月后的某天,案主如常到门诊服药时显得精神紧张,不时自言自语并伴有攻击性肢体动作,门诊医务人员见状通知了民警将其安全带回家中。其后的一个星期内,社工接到了案主母亲及其所在街道居委的反映,得知案主在家中狂躁不安,除音量上的骚扰外还有乱抛物件等,已造成对其家人及邻居的严重影响。后从其家人的描述中得知,案主曾与其朋友发生争执,使情绪出现异常,从而吸食了过量的冰毒;社工经过与门诊医生的讨论,初步判断案主的情况为因吸食冰毒过量而导致的精神错乱。

具体讲来,案主的精神问题:因吸食新型毒品造成精神错乱,严重影响案主个人、家庭及社区的正常发展。身体问题:因案主为艾滋病病人,生活照顾不当,容易引起并发症,出现顾暇不及的情况。家人情绪问题:由于对毒品知识及艾滋病病人日常护理知识的不理解,容易造成家人的压力和情绪担忧。毒瘾问题:若精神问题未能及时处理,导致无法到门诊服用美沙酮,案主可能会出现点瘾等问题,出现偷吸情况。

对此,最需要的是让案获得及时的医疗救助,包括应对精神、艾滋病问题;减轻因无法服用美沙酮引起的毒瘾;让其家人正确处理不良情绪、压力以及艾滋病人护理的知识。

借助案主母亲掌握最新情况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目前案主主要需要完善的是微系统(案主的家庭和朋辈群体)、中系统(案主所在街道的资源链接)。而社工的工作首先应从资源链接方面出发。

根据案主所在街道的情况,经评估,案主可利用的资源包括所在居委会、派出所,他们对其家庭状况比较了解,曾有定期进行家访的惯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神科医生,可以提供药物治疗;相关公益机构,可提供病人照顾等知识的讲解(如:艾滋病病人护理注意事项);门诊的医务人员,可提供应对毒瘾症状的方法。

我们通过案主母亲了解案主的最新情况,并与她一道商讨问题的应对方法,给予她及时的情感支持和鼓励。经过社工评估,案主在家人的监督下暂无偷吸毒品的行为,但情绪仍较为反复。

向案主所在居委会反映情况并了解所能提供的资源,经商量,居委会联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案主诊断并提供药物支持。与专门为HIV/AIDS提供服务的NGO组织联络,了解所能提供的支援。并向门诊医务人员及时反馈情况以便及时获得医疗技术支持。

串联居委会、医生等有利资源

在社工介入服药半个月后,案主L先生的精神状态逐渐稳定,并能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门诊继续服用美沙酮,在社区医生建议下有规律地服用精神类药物。我们跟进居委会对案主情况的后续支持,居委会提出会定期提供补贴,减少案主家庭负担。而专门为HIV/AIDS提供服务的NGO组织也表示会提供补贴并进行家访,开展感染者健康小组活动会及时通知案主及其家人参加,提供日常护理支持,减少对疾病知识方面的不理解。

社工在案主情绪和精神稳定后回顾了本次事件的发展,引导案主分享对事件的看法以及对于高危情景的预防。案主坦言在那段时间自觉迷失,不愿再让类似事件的发生,认为不为自己也要为家人着想,明显感觉到家庭关系的改善。

我们还邀请门诊医务人员为其提供新型毒品知识的介绍和再次强调服用美沙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加强双方的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案主情况已恢复稳定,每天坚持到门诊服用美沙酮,并在连续3个月的尿检中各项指标均为阴性,消瘦的脸颊也渐渐圆润起来。

此外,他还有了找工作的动力,希望减少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充实生活,增加自我效能感。经评估后,社工联络人力资源中心等资源为案主提供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

社工要发掘资源,更要倡导“正面”

从此案例可以看到,社会资源对戒毒人群的重要作用。人生活在社会中不是孤独的个体,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若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便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对于戒毒人群而言,此需求更为突出。因过往吸毒经历,他们在生活、求职等方面均受到阻碍,对于自身可运用的资源了解甚少,形成了遇到问题便萌生“孤立无援”的想法。在此,社工不仅作为中介者发掘服务对象可用的资源并进行链接利用,同时也要倡导社会公正,加强社会对戒毒人群的正确认识。

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目前常见的新型毒品有冰毒、K粉、摇头丸、咳药水等。

社会上流传着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认为新型毒品没有海洛因这类传统毒品容易上瘾,偶尔吸食一两次没有问题,但事实证明不然,反而新型毒品对中枢神经的损害更大,易引起幻觉、自残等攻击性行为。因此,我们不仅要宣传传统毒品的预防知识,更要加强对新型毒品预防的宣传,防患于未然。

对于戒毒人群而言,要重新融入社会除了个人努力外,社会对于他们的肯定和接纳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来讲,社会上的“有色眼镜”仍然存在,例如在就业方面处处碰壁;在生活的社区中,邻里间的指手画脚让他们倍感压力;甚至家人间忽冷忽热的态度更无所适从……这些因素都在打击着戒毒人群发生改变的信心。

因此,如果社会能提供机会,能给予肯定,能被理解和接纳,对于戒毒人群而言,或许社会的一小步改变就能让他们有一大步的改变。

作者:叶美菁 葛瑞斌 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本文刊登于《广州社工》2014年第12期)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