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基本资料:王某,男,39岁
个案背景资料:2006年10月12日,王某因走私被查处,被刑事拘留。同年10月16日被捕。2007年1月11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王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10万元。缓刑期从2007年1月11日至2010年1月10日。2007年1月11日至2009年9月期间,王某一直在XX派出所接受矫正。2009年10月司法所接收王某为矫正对象。王某被判缓刑以来,一直尝试创业,曾多次失败。王某的母亲年事已高,和王某一起生活。王某的妻子在某公司上班,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孩子上小学5年级。由于多次创业失败,王某压力较大。王某大学专科学历,掌握驾驶、电脑等多项技能。有一定的贸易经验。家庭健全,妻子工作稳定。
二、问题分析
2006年前后,走私犯罪活动较为猖獗,很多走私犯罪行为都躲过了法律的制裁。王某被查处,自身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的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触犯刑法。由于多次创业收效甚微,王某情绪有些消极。面对抚养孩子、赡养母亲的责任,生活压力较大。更换矫正机构,王某对新的工作员会有一些抵触或不配合的情绪。
三、服务计划
服务目标: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缓解生活压力,树立生活自信。
服务策略:由于服务对象对新的矫正机构的不熟悉、不了解,开始会对工作员有一些抵触,工作员做好角色澄清和工作内容澄清,避免误会,以服务对象认为方便的方式为其服务,以建立专业关系。服务对象面临生活压力,为其疏导情绪,释放压力。分析服务对象优势,联系资源协助服务对象使用资源发展自己。
四、介入过程
(一)想其所想,忧其所忧,顺势利导。
2009年10月12日,工作员登门拜访王某。了解王某对转变矫正机构的看法。起初王某很冷漠,认为工作员所在的部门在矫正期都快结束了才接收自己为矫正对象不合理。说自己无法适应这种转变,让工作员要了解什么情况自己去找派出所了解。工作员充分认可王某的担忧。工作员向王某澄清了自己的角色和矫正工作的性质。从王某的顺利解矫、今后发展的角度说明自己的来意。工作员从为服务对象保密、不影响服务对象日常生活、尊重服务对象的决定等几个工作方面的原则解释了服务工作的特点。工作员的态度和澄清解释,给了王某耳目一新的感觉。王某最终认可这种服务,表示愿意配合工作员完成剩余的矫正期。
(二)一切以案主为中心,分担其忧虑。
家庭成员访问中,工作员了解到,王某很有家庭责任感。对待孩子和母亲都很好。但由于多次尝试创业都没有很好的回报,王某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和王某的谈话中,工作员引导王某倾诉自己面临的压力。王某起初觉得这是自己的家庭责任,有压力是很正常的。工作员充分肯定了王某的这种家庭责任感,从优势视角肯定了王某的这种责任心在创业中的重要性,鼓励王某坚持下去。工作员进而引导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分析自己压力的来源及缓解压力的方法。王某诉说了自己几次创业所遇到的困难,工作员认真的倾听了王某的诉说。期间给予了充分的认同。王某说到自己的失败给家庭带来的压力时,神态有些黯然。工作员从家庭成员对他的认可出发,讲述了家庭成员对他的爱。澄清家庭成员对王某的期望只是单纯的爱的表现。谈话中王某又表露出自己犯法给自身和家庭的发展带来的损失。工作员引导王某分析违法背景。王某说出了自己当初走私只是考虑到单纯的生意买卖,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时违法犯罪行为。由于走私被抓,自己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王某倾诉完自己的担忧后,工作员引导王某一起分析了所面临的压力的来源:1,创业不成功,产生了对自己和家庭未来的担忧。2,走私犯罪被抓,给自己的发展造成的影响,对个人过错的后悔所带来的心理压力。3,自认为尴尬的年龄阶段,认为自身发展的方向模糊而造成压力。
工作员针对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压力,共同和服务对象分析了处理压力的具体行动策略。1,总结以往创业失败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2,强化自身法律意识,杜绝再次违法。3,充实自己,用行动缓解压力,促进发展。通过和工作员的交谈,服务对象感觉轻松了很多。
(三)对接资源,增进支持
王某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和渠道。工作员通过了解,掌握了政府对创业的鼓励及支持政策。工作员和王某一起分析政策优势和利用方式。王某对工作员提供的服务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社工服务对自己帮助很大。
五、评估
由于这个矫正个案为短期个案,同时服务对象所面临的问题相对单一,个案服务主要立足于服务对象的压力疏导、发展规划。结案前,通过服务对象的反应,服务对象能够自己处理自身面对的压力,有信心面对自己的将来。服务目标已经达成。服务对象对工作员的服务方案非常满意。在个案进程中,工作员能针对服务对象的自身面临的问题和服务对象自身优势引导其实现压力的释放和信心的提升。同时针对掌握的资源,实现资源对接。这都充分遵守了社工工作的相关原则。服务对象在能力提升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六、结案
服务对象矫正期结束,按期结束矫正个案服务。结案期,工作员通过回顾的方式巩固了服务对象的进步。很好的处理了服务对象的离别情绪。告知服务对象在今后如何获取社工服务。
七、专业反思
社区矫正工作中,矫正对象面对工作员的变化和场所的变化后会有一定的抵触和担忧。工作员的澄清和同感技巧的利用在顺利介入服务中尤为重要。这都需要工作员能够从案主的立场出发,分析案主忧虑心理产生的原因。澄清社工服务的特点,从为服务对象服务的角度出发,澄清服务方式及目标。在提升服务对象能力方面,从服务对象自身优势的角度出发,不但能够提升服务对象的自信,还能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促进案主自我潜能发掘。优势视角看待服务对象是社工工作个别化的要求,也是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助人自助的宗旨体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