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基金会“宁养医疗服务计划”覆盖26省

2013-12-16 15:47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李嘉诚基金会于2001年启动“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与大型医院合作设立宁养院。社工人员的“加盟”可以减轻医护人员关注晚期患者社会心理问题的压力,提高全人照顾质量。

拥有完善的宁养服务体系,是一个城市现代文明程度和社会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15年前,李嘉诚先生在广东省汕头市资助建立内地第一家宁养院。为惠及更多的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李嘉诚基金会于2001年启动实施“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与全国不同地区的大型医院合作设立宁养院。目前,共有32家宁养院分布于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个城市,覆盖320个区(县)。每家宁养院由医生、护士和社工组成跨专业团队,除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镇痛治疗、护理指导及社会心理照顾外,还为患者家属提供支持教育及哀伤辅导。

宁养服务可以帮助降低患者家庭的医疗开支、减少国家卫生资源消耗。某宁养院2012年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与国内某肿瘤防治中心相比,宁养院患者平均治疗天数是该肿瘤防治中心的6倍,但是平均药物花费却不及肿瘤防治中心的10%;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宁养服务患者的平均生活质量要高于肿瘤病房里的晚期癌症患者。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相比,内地还有很大差距,宁养社工服务的发展还受到制度、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首先,姑息医学学科建设在国内刚刚起步。随着全球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的持续增长,姑息治疗逐渐成为一门医学分支学科,包括综合症状控制、社会-心理-灵性照顾及哀伤支持等。但在我国内地,姑息医学还未成为一门正式学科,宁养服务的理念尚不被广大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了解及接受。目前在我国,70%以上的医疗费用都用在了生命尽头时延续生命的药物和设施上。大家很难放弃抗肿瘤治疗而采用以减轻症状为主的姑息治疗,甚至很多晚期患者“生命不息,化疗不止”,在生命末期接受插管、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患者与家属在经济和身心上承受巨大的压力与痛苦。

其次,医疗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不成熟。社会工作者是姑息治疗跨专业团队中的核心成员,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为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社会、心理及灵性照顾与哀伤辅导,督导及发展义工服务,还可以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特长,为团队成员提供教育与支持。但目前内地一来缺少医疗社工专业岗位,医疗社工从业人员很少;二来医疗社工专业教育及实务体系尚未发展完善;三来宁养社工处理的是个人面对死亡时复杂的情绪、心理及家庭问题,对从业社工有较高要求,除知识与技巧外,更要具备一定的人格特质与灵性修养。这些对于在内地尚处于起步及摸索阶段的医务社工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挑战。

再次,传统华人文化对于死亡的禁忌,令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以及社会大众存在对死亡的焦虑、逃避和恐惧,显然限制了晚期患者为临终早作计划,也为宁养社会工作的介入带来负面影响。此外,目前国内医疗保障体系无法提供足够支持,也给宁养服务规模化、社会化运作带来阻碍。宁养服务重视沟通以及人文关怀,却比普通病房需要更多的人力陪伴患者。因此,很多医疗机构由于担心影响收益、病床周转而不愿设立宁养病房。

最后,相关社会资源缺乏。很多晚期癌症患者家庭因病致贫,面临各种各样的实质性需求。此外,各种专业民间社会服务机构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低,远不能满足需求。一方面是资源有限的困境,另一方面是存活期有限、焦急盼望的患者及其家庭,让我们感觉到社工专业化、职业化以及建立完善社会服务资源网络的迫切需要。

实践证明,社工人员的“加盟”的确可以减轻医护人员关注晚期患者社会心理问题的压力,也提高了全人照顾的质量。正如宁养项目,虽然是民间行为,但也将一如既往,尽力推动内地宁养服务的发展,让“平安离世”可以成为各阶层大众普遍享有的权利。同时,期待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多专业社会工作者与民间组织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这个目标的实现。


  • 微博推荐